庄子“解”掉衣服的想法非常诱人。人自从穿上衣服之后,大概就有再次脱掉的冲动。问题是,穿上之后还能脱掉吗?正如混沌开窍之后,还能再回到混沌状态吗?就算能够脱掉,谁又能保证人不想再次穿上?一旦重新穿上,我们将不得不再次面对儒墨讨论的问题。这大概就是人的宿命。 注释: [1] 钱穆:《论语新解》第257页,三联2002年版。 [2]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第215页,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 [3] 针对同一问题,《非儒下》篇也有一段记述,似更能彰显墨家的辩者风采。由于《非儒下》的可靠性有争议,暂且把它抄在这里:“儒者曰:君子必古服言,然后仁。应之曰: 所谓古之服言者,皆尝新矣,而古人服之言之,则非君子也。然则必服非君子之服,言非君子之言,而后仁乎?” [4] 吴氏之前,清代学者宋翔凤已把范围缩小到了公明仪和公明高。二人皆曾子弟子,被《孟子》所提及(参见吴毓江《墨子校注》第709页,中华书局1993年版)。下文暂从吴氏之说。 [5] 钟泰:《庄子发微》第47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6] 苏轼:《庄子祠堂记》,《苏轼文集》第347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7] 章太炎:《国故论衡》第10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8] 据《论语·尧曰》载,子张问政于孔子,孔子答以“尊五美,屏四恶”。其中对五美之一的“威而不猛”,孔子解释说:“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9] 《淮南子·要略》云:“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