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富有知识注重实践 墨子理想中的兼士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大众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春秋战国之际,占据教育主导地位的有两大学派:“世之显学,儒墨也。”它们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对开启民智、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墨子认为,以“耳目之实”获得的直接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见、所闻为依据。墨子以他的认识论为出发点,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大力兴办教育。他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兼爱”的社会。他一生的活动主要是“上说下教”,门下弟子众多,通过一种民间秘密结社性质的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他的教育思想不像孔子那样系统完整,但他所提出的许多主张是相当深刻的,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
    主张造就“兼士”。墨子认为,作为一个以天下为务的人才,不仅要有各种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兼爱”天下的道德境界。《墨子·尚贤上》提出了所要造就的“兼士”要达到三个标准:一是“厚乎德行”。就是要有高尚厚重的道德品行。二是“辩乎言谈”。即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言善辩。三是“博乎道术”。是指在知识才能方面,不仅要掌握墨家的思想主张,而且要懂得实用技术,通晓治国安邦的权术。同时,他还要求墨家弟子做到“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他强调学生要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心忧天下的道德素养。
    重视因材施教。墨子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他根据社会分工的不同,把教学分为农学、纺织学、手工学、机械学、建筑学、商业学、军学等,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同时根据弟子接受能力的不同,又分为优等生、中等生、末等生。墨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因人、因时、因事、因地的不同,而施于不同的教育。他提出:“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据此可知,墨子根据教育对象个性、爱好、志趣的差异,挖掘弟子潜力,发挥弟子特长,分别施加教育。墨子说:“夫知者,亦必量力所能至”,“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就是说,要照顾到学生的知识能力,使教学进度快慢得当,深浅得当。
    主张立言践行,反对华而不实。《墨子·经说上》指出:“行:所为不善名,行也。所为善名,巧也,若为盗。”意思是说,做事的目的不为得到好的名声,而是为了天下着想,就是力行。所作所为是求功名,就是取巧,是盗名逐利。另外,墨子以身作则,躬身实践的精神,亦堪称世人的楷模。他强调无论成功与挫折,都要坚持自己的“道”。连一向敌视墨家的孟子也赞叹墨家道:“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充分说明了墨子兴办教育的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