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再读《天下》篇(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近有学生提问:《庄子·天下》篇(以下简称《天下》)为何没有评述儒家?这实际是一个“《天下》遍评百家而不及孔子”的老问题。看来,仍有必要求其答案。
    此次思考,反复研读了钱基博先生的《读庄子天下篇疏记》。钱先生没有讨论《天下》的真伪问题,实即肯定为庄子之作。钱的论述一方面以“道”为中心,“论衡天下之治方术者”,认为《天下》“匪徒一家之疏记,将发九流之筦鑰”。他说:庄生著篇以论衡天下之治方术者:曰墨翟、禽滑釐;曰宋銒、尹文;曰彭蒙、田骈、慎到;曰关尹、老聃;曰庄周;曰惠施、公孙龙。五者皆许为“古之道术”,而不私“道”为一家之所有;且历举其人,明其殊异,而不别之曰某家某家。另一方面,庄子又“品次”了“天下之治方术者”,他说:自庄生观之,“天下之治方术者”,道者为上,儒者次之,百家之学又次之,而农家者流为下。
    关于《庄子》整本书的主要思想,钱先生认为就是“内圣外王”之道。他明确指出:
    “内圣外王之道”,庄子所自名其学;而奥指所寄,尽於《逍遥游》、《齐物论》两篇;盖《逍遥游》所以喻众生之大自在;而《齐物论》则以阐众论之不齐。则是《逍遥游》者所以适己性,内圣之道也;《齐物论》者所以与物化,外王之道也。
    钱先生强调:“圣”之古训为“通”,“王”之古训为“往”。以上是钱书《叙目》中指出的,在其《总论》中又进一步说:
    博按:“圣”之为言“通”也,所以适己性也,故曰“内”。“王”之为言“往”也,所以与物化也,故曰“外”。“内圣外王”,盖庄生造此语以阐“道”之量,而持以为扬摧诸家之衡准者。
    显然,这与后世所言儒家之“内圣外王”虽有相通之处,又很不一样,至少是对“圣”和“王”的理解不一样。钱先生认为《庄子》是以“内圣外王”解《老子》的“道”“德”。同时一再强调指出,其要旨和纲领就在《逍遥》与《齐物》两篇,而且,整个三十三篇都是围绕这个主旨阐发的:
    体任信真,故自由在我,《逍遥游》之指也。理绝名言,故平等而咸适,《齐物论》之指也。综《庄子》书三十三篇,其大指以为:俯仰乎天地之间,逍遥乎自得之场,固养生之主也。然人间世情伪万端,而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唯无心而不自用者,为能放乎逍遥而得其自在也。夫唯逍遥之至者,为能游心乎德之和,不系累于形骸,而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斯固德充之符矣!是则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富,次其所宗而师者无心也。夫无心而放乎自在,任乎自化者,应帝王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