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8)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老子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民常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民有常心,其生可樂。苟無常心,何死之畏?□鋸制焉,繩墨殺焉,椎鑿決焉,是謂以死懼之,民將抵冒而終不化。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豈執而殺之,孰敢?
    天下樂其生而重犯法矣,然後奇言者有誅,異行者有禁。荀卿所謂犯治之罪,固重也。
    常有司殺者殺,而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傹w?p>
    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而為天下用,不易之道也。代司殺者殺,代大匠?T</p>
    民之飢章第七十五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也,是以飢。
    賦重則田萊多荒,民不足於食。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也,是以難治。
    政煩則奸偽滋起,民失其樸。
    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也,是以輕死。
    矜生大厚,是欲利甚勤,放僻邪侈,無不為已。
    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也。
    《莊子》曰: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無以生為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棄事而遺生故也。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形全精複,與天為一,所以賢於貴生。貴生則異於輕死,遺生則賢於貴生。推所以善吾生者,而施之於民,則薄稅斂,簡刑罰,家給人足,畫衣冠,異章服,而民不犯,帝王之極功也。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也。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陽以發生為德,陰以肅殺為事。方其肅殺,則衝和喪矣。故曰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不勝。
    抗兵相加,則哀者勝矣。
    木強則共。
    拱把之桐梓,人皆知養之,強則伐而共之矣。
    故堅強居下,柔弱處上。
    柔之勝剛,弱之勝強,老氏之道術有在於是。《莊子》曰,以濡弱謙下為表。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道無益損,物有盈虛,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者,聖人之所保也。降而在物,則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天之道以中為至,故高者抑之,不至於有余。下者舉之,不至於不足。將來者進,成功者退,四時運行,各得其序。
    天之道,損有余補不足。
    滿招損,謙得益,時乃天道。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人心排下而進上,虐煢獨而畏高明。
    孰能損有余而奉不足於天下者,其唯道乎。。
    不虐煢獨,而罄者與之。不畏高明,而饒者損之,非有道者不能。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其不欲見賢耶。
    不恃其為,故無自伐之心。不居其功,故無自滿之志。人皆飾智,己獨若愚,人皆求勝,己獨曲全,惟不欲見賢也,故常無損,得天之道。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以其無以易之也。
    《易》以井喻性,言其不改。老氏謂水幾于道,以其無以易之也。有以易之,則徇人而失己,烏能勝物?惟無以易之,故萬變而常一,物無得而勝之者。
    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
    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C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國君含垢,體道之虛,而所受彌廣,則為物之歸,而所制彌遠。經曰: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正言若反。
    言豈一端而已,反于物而合于道,是謂天下之至正。□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者,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
    複讎者,不折鏌幹,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故無余怨。愛人者,害人之本也。偃兵者,造兵之本也。安可以為善?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
    聖人循大變而無所湮,受而嘉之,故無責于人,人亦無責焉。契有左右,以別取予,執左契者,予之而已。
    故有德司契。
    以德分人,謂之聖。
    無德司徹。
    樂通物,非聖人也,無德者,不自得其得,而得人之得,方且物物求通而有和怨之心焉,茲,徹也,只所以為蔽,《莊子》曰:喪己于物者,謂之蔽蒙之民。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善則與之,何親之有?□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
    小國寡民。
    廣土眾民,則事不勝應,智不勝察,德自此衰,刑自此起,后世之亂,自此始矣。老氏當周之末,厭周之亂,原道之意,寓之于書,方且易文勝之敝俗,而躋之淳厚之域,故以小國寡民為言,蓋至德之世,自容成氏至于神農,十有二君,號稱至治者,以此而已。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
    一而不黨,無眾至之累。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其生可樂,其死可葬,故民不輕死而之四方。孔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遠徙之謂歟?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山無蹊隧,澤無舟梁,同乎無知,其德不離。無絕險之跡,故雖有舟輿,無所乘之。無攻戰之患,故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複結繩而用之。
    紀要而已,不假書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
    耕而食,織而衣,含哺而嬉,鼓腹而游,民能已此矣。止分故甘,去華故美,不擾故安,存生故樂。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使民至老死不相與往來。
    居相比也,聲相聞也,而不相與往來,當是時也,無欲無求,莫之為而常自然,此之謂至德。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關百聖而不慚,歷萬世而無弊。
    美言不信。
    貌言華也,從事華辭,以支為旨,故不足于信。
    善者不辯。
    辭尚體要,言而當法。
    辯者不善。
    多駢旁枝,而失天下之至正。
    知者不博。
    知道之微旨,反要而已。
    博者不知。
    聞見之多,不如其約也。《莊子》曰:博之不必知,辯之不必慧。
    聖人無積。
    有積也,故不足。無藏也,故有余。莊子曰:聖道運而無所積。孔子曰:丘是以日徂。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善貸且成,而未嘗費我。萬物皆往資焉,而不匱。
    天之道,利而不害。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而物實利之,未始有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順而不逆,其動若水,應而不藏,其靜若□,和而不唱,其應若響,雖為也,而為出于無為。體天而已,何爭之有?茲德也,而同乎道,故德經終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