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一直以“商高定理”记载在商高名下。实际上,商高只是继承者、叙述者。治水的大禹,早已使用了直角三角形,用来测量高度、深度与远程。《周髀算经·商高定理》:“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包牺,又称伏羲氏。直角三角形,发现在日影下,伏羲氏应该是最早的发现者。勾股定理,应该归功于伏羲氏,称之为“伏羲定理”。 太阳历,几何学之本源。 (8)升降。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苹果,有形之物也;落地,下降也。万有引力,解释了有形之物的下降,但没有解释火苗、水蒸气为什么会上升。有升必有降,有降必有升。升降运动,不可分离。中华先贤以一阴一阳合理地解释了升降。请看以下四个论断。 其一,《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 阴阳的升降——阳升阴降,是通过寒暑变化而显现出来的。 其二,《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寒暑二气有升有降,升到极点下降,下降到极点上升。升极而降,降极而升。下降,从天而降;上升,由地而升。升降运动,是天地的作用。 其三,《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阳气变化,有阳极生阴之变。阴气变化,有阴极生阳之变。阴气下降,从天而降。阳气上升,由地而升。阴气生于天而降于地,阳气升于地而腾于天。高下相互联系,升降互为因果,万物由此变化,小草的“一岁一枯荣”由此产生。 其四,《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升降出入,谈的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时令点的气候变化。冬至一阳升,夏至一阴将;春分阳气露出地面,秋分阳气沉入地面。冬至,太阳相交于南回归线;夏至,太阳相交于北回归线;春分,太阳南来相交于赤道;秋分,太阳北往相交于赤道。升降出入,具有严格的规定性。器,指的是有形之万物。万物的生死,取决于升降。万物的生长收藏取决于升降出入。 太阳历,升降之法则。 太阳历是数理化的基础,是音律的基础,是医学的基础,是人文与自然百科的基础。 “中国古老哲学体现在《易》图之中,它以阴阳简明自然的方法表示了所有科学原理。”这是法国传教士白晋对阴阳的评价。数理化,是上帝没有解答的问题,在阴阳这里全部得到了解答。遗憾的是,白晋并不知道阴阳的第一根源在太阳。 由太阳历统一各个学科的基础,在四大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达到了这一点。令人痛心的是,后世子孙忘记了这一点。 太阳历,百子百科的理论基础。 五、三大基本问题之外的问题 三大基本问题之外,太阳历还解答了一系列基本问题,择其要者,简论如下。 1.分与合 太阳历解答了各个领域的分与合的问题。 阴阳(寒暑、昼夜),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永不重合,永不分离。 天地人,一分为三又合三为一,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 春夏秋冬,一分为四又合四为一,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 八节、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均为一分为N又合N为一的关系,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 这里特别要说明一下“五行生克”问题。源于十月太阳历的五行生克,所建立的是一幅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简图。五行相生,讲的是相互联系;五行相克,讲的是相互制约。一分为五又合五为一,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一幅表述自然界时空物相互关系的简图在此成立。“五行生克”这幅简图,对于自然百科的基础性意义,需要重新认识。 2.变化 一切都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气候是变化的。日往月来,有昼夜之变。太阳回归,有寒暑之变。物有枯荣之变,有生长收藏之变。“变”与“通”,这两个单音词是在《周易》中出现的。“变化”与“变通”,这两个双音词同样是在《周易》中出现的。变化的根本在太阳,《周易·恒·彖传》:“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春夏秋冬四时,区分在日影之下。四时变化,是由太阳回归决定的。追索变化的根源,可以追索到太阳。《黄帝内经》以物生物死两个明显标志界定出了“变”与“化”,《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物生物死变化的背后,隐藏着时间变化、气候变化、日月变化、天体变化……书是重要的,书外的变化更重要,所以《周易·系辞传》明确出现了“唯变所适”的基本立场。 变化是有极限的!变化到一定极限,会产生新的变化。变化的终点,就是新变化的起点。“原始反终”“终则有始”“周而复始”“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这些成语与格言全部是描述变化的。 变是永恒之变,这是中国哲学解答的基本问题。 3.相反相成与对称 寒暑相辅相成,并且对称;昼夜相反相成,并且对称;太阳回归相反相成,并且对称;阴阳相反相成,并且对称;“相反相成”与“对称”,是中国哲学解答的基本问题。 4.归纳与推理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归纳。“万物负阴而抱阳”,这是推理。 《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AB然后有CD”这个演化过程,是实验室无法观测的。这个过程完成于推理之下。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分裂而变”演化过程,同样是实验室无法观测的。这个过程,完成于推理之下。 西方哲学叫“推理”,中国哲学叫“触类旁通”。站在道的立场上,可以论证一切问题,这就是“触类旁通”。触类旁通,是中国哲学所推崇的一个重要方法。 5.以道论之 老子、孔子、管子、孙子,他们所论证的问题是不同的,但是论证问题的依据是相同的,这就是“以道论之”。老子以道论德,孔子以道论礼,管子以道论政,孙子以道论兵,“以道论之”产生了一部部可以跨越时空的典籍,产生了一句句可以跨越时空的至理名言。道,太阳法则也,日月法则也。站在太阳法则的立场上认识诸子,站在日月法则的立场上认识诸子,才能认识到其“为什么会常青”的奥秘。两千年前的《孙子兵法》为什么没有过时?为什么今天的美国西点军校会奉之为教材?奥秘就在于论证问题的依据是“以道论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