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托尔斯泰对中国哲学思想的推崇和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艺术中国 佚名 参加讨论
托尔斯泰吸取并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从而形成了他的“不以暴力抗恶”的理论。他是一切暴力的反对者,不论是革命暴力还是反革命暴力。他认为,只要暴力存在,就会产生奴役制度;用暴力消灭奴役制度“就如同以火灭火,或者以水止水”,形成恶性循环;而要想摆脱旧制度的枷锁,“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弃绝暴力……”他号召人民采取“不服从”“不参与”的态度,即“不服从”政府的号令,“不参与”任何暴力活动,这样专制政府就会自动垮台,一切暴力压迫即可自行消灭。这套理论较之老子的无为不争思想有过之而无不及。托尔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恶”的学说反映了俄国农民政治上的软弱、幼稚和不觉悟。老子的无为哲学曾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产生消极影响,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则给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造成直接危害。
    小国寡民与农民社会主义 托尔斯泰以无情的批判精神否定了俄国沙皇专制制度,也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他认为资本主义不符合俄国的国情,坚决反对俄国步西方资本主义的后尘。那么,俄国向何处去?托尔斯泰的社会理想又是什么?作为一个思想家,他无时不在思考着,探索着。他似乎在老子的学说中找到了同调。他们二人都提出了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
    老子对春秋末期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深感愤懑不平。他认为,“天之道”本来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但当时的“人之道”却“损不足而奉有余”,这是与“天之道”相悖的,因此是极不合理的。他留恋和向往一种平等平均、自由自在的社会,他为自己的社会理想描绘了这样的蓝图: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披着“复古”的外衣,实际上表达了自由农民希望无战乱之扰,无苛政之苦,没有剥削压迫,自由平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美好憧憬。他的“复古”实质是为了非今,即否定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他的社会理想虽然是空想的、无法实现的,但具有积极的批判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我们看看托尔斯泰对自己的理想国是如何构想的。在《论现代制度》一文中,他做了这样的勾勒:“现存的生活制度应该毁灭……竞争的制度必须取消而代之以社会主义制度……一切形式的专制必须取消而代之以自由。总之一句话,暴力必须取消而代之以人与人之间自由和爱的团结。”在其他作品和文章中,他又对自己的社会理想做了补充和发挥:他的伊甸园里没有地主老爷和资本家,没有剥削压迫,没有私有财产,土地公有;也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人们用原始工具按照人的本性在土地上劳动着;自由和爱的阳光普照大地,人人平等,和睦相处……这就是托尔斯泰描绘的“人间天国”美丽图画。他所说的“社会主义”,当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性质的,而是以平均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社会主义,或称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这种社会理想反映了俄国亿万农民的愿望和要求——打倒地主和地主政权,消灭地主土地占有制,建立一种自给自足、平均平等的小农社会生产方式。对资本主义已经“安排”下来的俄国来说,这自然是倒退,也是空想。
    老子的“小国寡民”社会与托尔斯泰的农民社会主义颇为相似,它们都反映了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农民的夙愿和要求,而且又都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这就是他们的社会理想的共同之处。
    作者:任子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