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孔子形象当代如何传播?专家:让孔子“活”在今天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新社北京6月28日电 题:孔子形象当代如何传播?专家:让孔子“活”在今天
    中新社记者 应妮
    如何让孔子的文化形象进行有效的当代传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坦言,首先需要国人摆脱功利文化,“让孔子‘活’在今天”。
    中国文化报日前组织“艺海问道”文化论坛,聚焦“孔子文化形象如何进行有效当代传播”这一命题。
    于丹认为,关于孔子形象是什么,在中国人心里是一个两千多年的大疑问。“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人,无论被抬上圣殿,还是被亿万民众踩在脚下,都是一个重要的符号。这个符号里面到底承载了什么?”
    对此,她的看法是:孔子的思想是分为两大体系的,第一个大的体系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治理社会的思想,另外一个是关于“君子之德修身养性”的思想。今天的国际传播中更有价值的是关于君子自我修为的体系,而不是中华礼教的体系。“为什么今天对于孔子形象有诟病、传播有模糊?因为我们把这样一个礼教的体系和个人修为的体系混合在一起,以至于让大家觉得这是一种束缚,这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创新与进步,让我们不能融入国际社会。其实我们放大的恰恰是自己应该理清放弃的内容,而君子修为的体系反而不被重视。”
    事实上,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曾有过文化大争论,即中华文明究竟往哪儿走?有人认为要坚定地走“五四”之路,对传统文化应该彻底否定和批判,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束缚了中国的发展。也是在那个时候,季羡林老先生有一个非常通俗的说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认为,西方文明主导世界300多年,现在轮到中国人了,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直言,在反传统思想占主流的情况下,当时不少年轻人觉得这个判断也不靠谱,但今天中国有了整体变化之后再回过头去看,才发现季先生真是眼光远大的睿智老者。
    在张颐武看来,世界需要一个新的价值的系统。孔子不仅被中国需要,也被世界需要。现在大家都开始认为中国传统价值观,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依然很有用。中国现代的进程也有很多和儒家的精神相通的东西,比如“以德报怨”,“推己及人”“扶弱抑强”。从这些角度看,孔子形象的再塑,也是对于现代中国的重构。
    而孔子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在今天以全新的方式和路径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人。他以前段时间很火的“帝吧出征”一事为例,网络中那些“90后”甚至“00后”的孩子们传播的是什么?中国的美食、中国的山川人文之美。这些其实就是孔子代表的文明的连续性。
    “孔子或者被贬斥得过低,或者被抬升得过高,他身上负载了太多不属于他本体的功能。如果总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把这样的孔子奉上神坛,他还会有一天被踩在脚下。先秦的孔子,他的生命是朴素温暖的,这个万世师表在当时很大程度上是超越功利的,我们也只有在摆脱功利文化前提下,完成一种内心诚意的唤醒,才能把孔子‘请到今天’,让孔子活在当下。”于丹以她特有的诗意的表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传播孔子形象,不能仅仅停留在符号化和语言层面,要完成一种深刻的翻译,不只是把它翻译成英文法文或什么语种,而是翻译成现代人可以接受的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与自身相关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
    末了,她补充一句,“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服膺,又何谈让海外了解儒家的真谛呢?”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结合自己的实践指出,应该把中国的孔子像放到国际舞台上去,放到西方主流社会的空间环境当中,特别是在博物馆、美术馆里,要有艺术的创新,要用现代艺术的形式,融入现代艺术的空间,而不是简单的传统文化的翻版。“2005年我的作品孔子像到英国参加展览,结果被选中安放在剑桥著名的菲茨威廉博物馆。这不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孔子,完全是一个全新艺术形象的创作。如果你做的像土地公公一样,人家会认为这是中国很早以前的东西了。”(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