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政治的维度:韩非的人性观(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韩非主张因情而治和循天顺人,具体到治国的实践又如何呢?“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也。”(《内储说上》)“夫利者,所以得民也”(《诡使》,“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八经》)“且夫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情莫不储其死力以致其所欲;而好恶者,上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上掌好恶以御民力。”(《制分》)因为人是好利的,所以可以用利来获得民心。民众所喜欢的和讨厌的事物,是控制在君主手中的,民众喜欢的是利禄,厌恶的是刑罚。君主掌握民众喜欢的利禄和厌恶的刑罚,就可以驱使民众。在韩非看来,君主要根据好利恶害的人性实际,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一方面,把君主所需要的东西通过利益的手段给予民众,即通过赏赐使民众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把自己不希望的东西通过刑罚的手段在民众中禁止,即诛伐违背君主意志的人。“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容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八经》)在韩非所处的春秋战国末期,君主的意志和目标是富国强兵,称王称霸。“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扬权》)由于“富国以农,拒敌以卒”,“能越力地者富,能起力于敌者强。”(《心度》)因而要富国强兵、称王称霸,就要努力耕战。所以,韩非主张的赏罚,也就是通过赏赐的手段,使百姓努力耕战;通过诛伐的手段,使民众不做不利于耕战的事,进而使国家富强起来。 
    在韩非看来,正是由于人有好利恶害的本性,君主才可以利用这个本性来实现自己的意志和目标,而人如果不好利恶害,君主就没法让民众为我所用,进而也就不能实现治国的目标。假“使人不衣而不饥不寒,又不恶死,则无事上之意。意欲不宰于君,则不可使也。”(《八说》)韩非的主张是“赏之誉之不劝,罚之毁之不畏,四者加焉不变,则除之。”(《外储说右上》)韩非通过一个故事进一步说明了其中的道理:太公望被封在东边的齐国,齐国东边海上有两位隐士叫狂鹬、华士。这两位兄弟说:不做天子的臣民,不做诸侯的朋友,自己耕作自己吃,自己挖井自己喝,我们无求于别人,用不着天子诸侯给我们的名号,用不着君主给我们俸禄,我们不争取官位而争取自己的能力。太公望到了营丘之后,派人把他们抓起来杀了。周公旦说:他们是有名的贤人,你今天刚刚有齐国就杀贤人,为何?太公望说:他们不做天子的子民,我就没法让他们做我的子民。他们不做诸侯的朋友,我就没法让他们指使他们,他们无求于别人,我就没法对他们施行奖励、惩罚、鼓励、禁止。他们不需要官爵名号,虽然有名却不能为我所用;他们不仰仗君主赐予的俸禄,虽然贤明却不能为我发挥功效。不做官就不能为我制约,不接受职务就说不上忠于职守。古代圣王驱使臣民的动力,不是官爵就是俸禄,不是刑就是罚。这四方面不足以驱使他们,那我还做谁的君主呢。(《外储说右上》)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韩非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是极力反对人不好利恶害的。这是韩非以特殊的方式,从反面对人性进行的积极肯定。(作者王立仁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