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老子的“冲气以为和”理论与家庭和谐(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艺术中国 佚名 参加讨论
孔子愀然曰:请问何谓真?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在这里,庄子借孔子与客人的问答指明真诚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要以真诚、信任为出发点,否则正常交往就无法进行。 
    “政善治”。王弼本“政”作“正”,“正”、“政”同。老子本来讲,为政善于完成良好的治绩。我们也可以移用到家政的治理方面,丈夫善于出主意,想点子,妻子善于理财,善于处理家务,老人善于处理家庭纠葛,把一个家庭治理得既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又有和谐的家庭情感,生活得美满又和气。 
    “事善能”。处事善于发挥所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再完美的人都有瑕疵。要善于培养自己的办事能力。在阴阳这个统一体中,阴阳二体谁能管理家庭谁能管好家庭,谁就应该发挥自己的所长,不要拘泥于传统的看法。 
    “动善时”。行动善于掌握时机。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可以避免无谓的争端。该工作时认真工作,该休息时按时休息。不要借口工作忙就不顾家,以免引起家庭成员的隔阂。 
    3.心境平常,顺其自然 
    老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无为”,即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居家也要有这种思想,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无论大喜大悲,终归是暂时的现象。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二十二章》) 
    狂风刮不到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天地的狂暴都不能持久,何况人呢? 
    人大喜,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庄子·在宥》) 
    人过于欢乐,就会伤害阳气;过于愤怒,就会伤害阴气。《小有经》曰:“多笑则伤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惛乱,多怒则万脉不空。”阴阳的气相互侵害,四时不按顺序,寒暑不调和,岂不反而伤害到人体么! 
    客凄然变容曰:甚矣,子之难悟也!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庄子·渔父》) 
    到阴凉的地方影子就会消失,静止下来脚迹也就没有了。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坦然面对各种不如意,它们自然就会消失。老庄思想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家庭生活并不是最理想的,其间必然有许多不如意和磕磕碰碰,不要过度追求完美,过度追求浪漫和幸福。一味地追求完美,反而什么也得不到。在家庭生活中,不要因为生活中失去了原有的浪漫气息而生气,也不要因为暂时的欢快而得意忘形,不管欢乐还是愤怒,总会伤及身体。要知道,什么事都是暂时的,正如哲学上所说,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没有永远的欢乐,也没有永远的悲伤。要时刻保持一种平常心,保持对家庭生活固有的一种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油盐酱醋的平淡生活中保持一种永存的活力。 
    4.尊亲孝长,慈爱谦让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六十七章》)这三宝说正是体现了老子的处世态度。对于慈,古今学者有多种解释,但较普遍的是柔慈、慈忍、仁慈,核心是一个“爱”字。这种“爱”既表现为长辈对晚辈子女子孙们的爱,也表现为晚辈对长辈的孝心、照顾。对同类之爱,对弱者之爱,无疑能激发护卫同类或弱小的勇气。在母爱方面,人们对“慈故能勇”的体会,可能最为真切,它表现为因爱而勇敢。这种说法与孔子的“仁者必有勇”(《论语?宪问》)是极其相似的。但慈一样地表达了一种对人类的悲悯,揭示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尽管它表现为一种普世之爱。除此之外,“在老子的观念中,‘慈’还表现了仁自亲始的‘孝慈’关系,它是属于礼中‘门内之治’的范围。老子称‘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第十八章》)孝慈并不是六亲和睦关系被破坏后的不得已的家庭维系手段,相反,它的价值在“六亲不和”的现状反衬下,显得弥足珍贵,同时它也是六亲和睦的前提条件。老有所终,少有所养,家庭成员互敬互爱,自然是家庭和睦,其乐融融。”[3] 
    人是社会的一员,所处理的不仅有家庭内部的人与人的关系,而且有家庭成员和邻里之间的关系。邻里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肯定会影响家庭内部的气氛。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对待邻里关系也应该本着真诚信任的原则,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宽容相待、和平共处。只有这样,才能既“攘外”又“安内”。 
    (三)正确处理人与物的关系 
    人是环境的产物。老子哲学观认为人与物的关系一方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另一方面还指人与其他物以及居室环境的协调状态。人与其他物的协调状况主要指人对待家庭财富方面的态度。这个对家庭和谐尤其有重要的影响。 
    1.不欲以静,家庭安定 
    现代人出现家庭矛盾的情况,往往有很普遍、很共同的原因,即人与钱财、权势、名利等物的关系处理不当。“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庄子·徐无鬼》)执迷于权势、财物的人,总是不满足,陷入忧虑、悲伤之中,终生不悟,不能安静,这是很可悲的。作为家庭关系和谐的物质基础,这些关系处理不当,引发了很多家庭破裂、妻离子散的家庭悲剧,造成了许多犯罪行为的发生,如抢劫、贪污、杀人等等,使得社会动荡、家庭不和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十二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四十六章》) 
    物欲文明存在的物质诱惑使人的心灵极为空虚。人们一味追求名利财物,丧失本性。老子呼唤人们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持守内心的安定,确保固有的天性。 
    对于现代人的这种贪欲,老子有一个智慧,值得我们记取,即“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老子·第三十七章》)这是说,不要兴起贪欲而要趋归于安静,这样天下就自然安定。不贪欲,天下尚且自定,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家庭?一个家庭各个成员不贪欲,“不欲以静”,就会自定,这不就是现代家庭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吗? 
    老子认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不要过分爱名、永不满足,要知道适可而止,才能保持长久。所以老子的另外一个智慧就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八十章》),“知足者富……不失其所者久。” (《老子·三十三章》)“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四十六章》)不要总和别人比,不要贪欲无穷,要“少私寡欲”。家庭成员之间也应该树立“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的家庭美德,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知识和积累家庭财富,合理地运用家庭财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家庭成员的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 
    2.以人为本,人居协调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从使用居室的人出发,设计出符合人性、符合生态要求、符合自然本性、符合人性需要的居室装饰环境。强调居室装饰是为人服务的思想。因此,居室的设计状况应该符合“人”即家庭成员的方方面面的情况,如:个性、爱好、性格、职业、文化背景、民族等,依次进行“以人为本”居室的软装饰设计,营造出人文格调及家庭和谐的氛围。如家里有小孩可以设计小孩的玩具房,家有老人的可以简单设计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房,根据自身条件各得所需,在达到人物和谐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家庭和谐,达到“人乐”与“天乐”的同时满足。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天道》) 
    明白了天地常德的人,便是大根本大宗原,便是与天冥合;用来均调天下,便是与人冥合,与人冥合的称为人乐,与天冥合的称为天乐。人处于真实状态中,既要保持与他人、邻里的人乐,也要保持与自然、居室环境的天乐。 
    3.整洁宁静 、简朴悦目 
    整洁宁静、简朴悦目的家居环境能令人心情愉快。和谐,不仅要人内心的宁静,而且需要周围环境的宁静与之呼应。一个舒适的居室,周围环境最好是安静、无噪音、无污染、绿树成荫、交通方便,这样才能达到身心的清静和谐。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老子·二十六章》)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帅,只有保持外部环境与心灵世界的一致宁静,才能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实现和谐。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四十五章》) 
    范应元解释说:“躁极则寒,寒则万物凋零;静极则热,热则万物生长。是知躁动者,死之根;清静者,生之根。故知清静者,为天下之正也。体道者,成而若缺,满而若冲,直而若屈,巧而若拙,辩而若讷,亦无不出于清静矣。虽然,人岂有静而不动者哉?但不可躁暴,常以清静为正尔。” 
    经常保持淡泊清静的心态,再加上周围环境的清静,才能神安体健。神安即能心平,心平则能和家。 
    总之,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努力。家庭成员间既要真诚相待,也要宽容忍让。 
    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哭,真怒未发而威,真笑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本真乃精诚的极致,家庭中各成员间应该以真诚、信任为出发点,互相之间进行心与心的真诚的交流。家庭中的阴阳应该做到“知雄守雌”,以不争、谦退为根本,以宽容、仁爱为原则,阴阳二气相互充分地交流、融会贯通,以宽阔的胸襟、平和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多一份沟通少一些误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和”这样一个高的境界,也才能营造一个更加温馨更加和谐的家庭。 作者:陈海红
    [参考文献] 
    [1] 伯兰特·罗素.中国问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154,37. 
    [2]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91. 
    [3] 裘锡圭.纠正我在郭店《老子》简释读中的一个错误[M]//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2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