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礼与古典儒家的无神论宗教思想 (10)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哲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6】见《论语》第三篇第三章: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7】卡尔格伦在其《新编中国文法》(Bernhard Karlgren, Gramata Serica Recensa . Stockholm: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1957)中提出这两个字在古代的发音相同。
    【18】见《论语》第十篇第四章。
    【19】一个人自己的特殊性,与他自己的特殊关系的独特性一样,应当加以适度的理解,它涵衍了他为环境所做的和环境为他所做的。这段话使人想起怀特海的《正在形成的宗教》(A. N. Whitehead, Religion in the Making, New York: Meridian Books,Inc. 1960)第16页中所说:“宗教是以其独所行之事。”“慎独”也出现于《荀子》中,其《不苟》篇言:
    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
    《荀子》整个这段话使用了《中庸》的语汇,似乎是对它的阐发。
    在《大学》中也有这一词语的例句,它所用的语汇使人们想到《荀子》(中类似的说法)。《大学》说: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在《庄子》中有这样一句话:
    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大宗师》)
    “独”常被解释为“一”,马王堆本《老子》第二十五章说: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杰弗莱·利盖尔(Jeffrey Riegel)赞同亨利·马斯佩罗在《古代中国》(Henry Maspero, La Chine Antique, Paris: DeBoccard. Translated by F. A. Kierman, Jr. as China in Antiquity, Amherst: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1978)中提出的说法,将“慎其独”译为“guard his uniqueness”(意为“维护其独特性”),见他的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论文《〈礼记〉中子思四章的分析与翻译》第209页注[9]。
    【20】赫尔伯特·芬格莱特在其《孔子:神圣的凡夫》(Herbert Fingarette, Confucius: The Secular as Sacred, New York: Harper Torchbooks,1972)中着重论述了礼如何成为孔子表达其宗教情感的手段。
    【21】《论语》第一篇第二章;又见《中庸》第一、第二十九、第三十二章,特别是第十七章。
    【22】在古代文献中,对“神”有好几种规定,它们在人性与神性之间都不作严格的区别。例如《法言》说“圣人曰神,”《周易·系辞上》第五章说:“阴阳不测之谓神,”《淮南子》将“神”界定为“生之制也”(《索引》1/9/15),“知人所不知”(《索引》15/152/29),“智之渊也”(《索引》2/16/8)。
    【23】《中庸》第三十章。又见《论语》第二篇第一章,第十九篇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三至二十五章。
    【24】见葛瑞汉《论道者》(A. C. Graham, Disputers of the Tao: Philosophical Argument in Ancient China, La Salle,Ill.: Open Court, 1989),第97—100页,第242—245页。
    【25】西谷敬治的《虚无主义的自我克服》第45—68页中有关于amor fati的详尽讨论。
    【26】《权力意志》1004,以及《尼采反瓦格纳》,转引自西谷敬治的《虚无主义的自我克服》第50—51页。
    【27】《庄子》(《索引》5/2/37)(中译者注:见《齐物论》)。
    【28】理雅各:《中国经书》第一卷(James Legges, The Chinese Classics),香港大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55页。
    【29】杰弗莱·利盖尔在其《<礼记>中子思四章的分析与翻译》(Jeffrey Riegel, “The Four ‘Tzu Ssu’ Chapters of the Li Chi: An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of the Fang Chi, Chung Yung, Piao Chi andTzu I”, Ph. D. Dissertation, Stanford, 1978)中提出 I,《中庸》中这些矛盾可以用以下这一事实来解释:即它原先是汉朝宫廷中的辩论的记录,包含了相互驳难、不能两立的部分。他认为开头这段文字实际上是确立辩论的论题,另第3至第5段论证难以实行这样一种哲学,见利盖尔这篇著作的第207—211页。
    【30】庞朴在《孔孟之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5:88—95)中将“天”规定为“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社会力”,它们对人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重要的是,虽然这些力量就其根源来看,是属于人的,但是庞朴将这些力量视为不能为任何一个特殊的人所控制。庞朴的理解与杜维明所主张的、人们更熟悉的一个见解完全不同,后者认为,这段文字肯定了古代中国人这样一种信念:有目的的、关爱人的天是人事的最高主宰(见杜维明的《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利盖尔的《<礼记>中子思四章的分析与翻译》第208页注3提出,“由于一个人的性是固定的,而且是由天定的,因此他对天负有责任来修身养性”。
    【31】这段话中同时使用“命”与“性”。《孟子》中《尽心下》第二十四章讨论修养时使用同样这些字作一个区分:“命”更多地与感官欲望的实现相关,而“性”则是与人的道德联系在一起。
    【32】“率”从词源上来看同于“帅”,后者意为“领导”(一支军队)以及“服从这种领导,听从”。这就是说,“帅”兼有“服从”与“领导”的意义。表明是一种既“领导”又“服从”的处境,而不是指一个(作为原因的)特殊的作用者的行动。这在中国文言文中并非罕见,如“明”既意为观看者的眼光敏锐,又指所见体的光亮,光明的境地。至于“tutoring”(意为“指导”、“约束”),见下面对educere与educare之间区别的讨论。
    【33】在《淮南子》有一段相似的文字(见《索引》11/93/20),它作出了一个十足的道家的、反儒学的评论:
    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性失然后贵仁,道失然后贵义。是故仁义立而道德迁矣,礼乐饰则纯朴散矣。
    利盖尔在其《<礼记>中子思四章的分析与翻译》第205页注[5]中指出,《后汉书》引用《淮南子》这段文字时,前面加上了“子思曰”这三个字。
    【34】“修”的意思除了“修身养性”之外,还有“改善、装饰、整理、修理、致力于”。当它指“修身养性”时,其含义是人类的文化活动,而不是促进已经预先决定了的某种东西的成长。汉朝的经学家郑玄将“修”解释“治而广之,人放效之”,也许是表达《论语》第十五篇第二十九章中“人能弘道”的意思。重要的是,这里有“开路”含义。
    【35】如庞朴在《孔孟之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一文(第95页)中所指出的,在人性实现的过程中使一个周期得以完成的是教育——人们对它实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人们对它负有真正的责任。在《论语》第二十篇第三章中,文字的并立结构(中译者注:原文为:“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决定了“命”“礼”和“言”都要理解为要求参与,而不是被当作决定性的事物强加到人的经验中去。同样,“性”、“道”和“教”在《中庸》开头文字中并提,也就否定了人们所假定的“性”的“给定性”。这种并立结构清楚地显示了这样一种期望:人们必须修筑成为真正的人的道路。
    【36】《论语》第二篇第四章。(施忠连译)
    原载《中国学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