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中国哲学简史》最初仅仅是缘于我对作者“人生四个境界说”的认识,在查找原文阐述的时候,发现了这本原著。这本书与通常的哲学书最大的区别就是全篇所用语言大多通俗易懂、优美流畅,读来兴味盎然,毫不生涩。 这本书是冯友兰先生向西方介绍中国哲学的“入门书”,全书通篇所用语言大多通俗易懂且短小精悍,全篇正文仅用300余页,却准确、凝练地把中国哲学思想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脉络讲透了。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基本了解作者的哲学思想,了解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文化发展历程,明白儒学之所以成为民族主流文化的根源,清楚各家思想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作者认为学习哲学“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这里,我的理解是,学习哲学不在于从中能够获得多少具体知识,而是通过这样一个学习、思考、熏陶的过程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理性,提升我们的哲学思维水平,用于指导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哲学也并不见得就是一门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学问,实际上它就深深的蕴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不过我们缺少的是把它们“浮出水面”,“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理论思维而已。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有四个境界,即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其中,自然境界表明人是自然的人,功利境界表明人是现实的人,这两者是人生来就有的,是自然的产物。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是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培养才能达到的,是精神的创造。他对于境界的划分依据就是:人是否有自我觉解。这里,他从自然境界到天地境界,表明了因觉解程度的不同而层层递进的表现关系。在这里,我的理解是,我们人存于世,要做的不是给自己贴上标签,而是应该自觉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大部分时候做出有利于群体利益的选择,并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充分的觉解,做一个属于自己并对整体之幸福有所裨益的人。(朱雪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