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当代新儒家与当今香港学生之儒学观——《徐复观最后日记》

http://www.newdu.com 2018-04-14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 黄正谦 参加讨论
    ■《徐复观最后日记》,徐先生是笔者最敬重之学者。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 黄正谦
    1958年,张君劢、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等共同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一般而论,新儒家第一代包括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方东美、冯友兰、钱穆等;第二代包括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第三代包括刘述先、成中英、杜维明、余英时等。
    概言之,当代新儒家之兴起,要抗衡两股思想潮流。其一,抗衡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全盘西化及科学至上论;其二,抗衡当代西方虚无主义或迹近于虚无主义之思潮。请先言后者。
    近代西方思想「主义」林立,例如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之共产主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及法国哲学家萨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之存在主义等。然其归趋多近于虚无。谓其虚无,是指其价值之无定,或价值之无绝对,甚或所有价值,皆属无根之论,尤其在人文价值之否定。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说,存在不过为与现世相遇之其他存在者相濡以沫而已,且存在与存在之间貌似亲密,实则各相疏离(Das Dasein aber ist in der Welt im Sinne des besorgend-vertrauten Umgangs mit dem innerweltlich begegnenden Seienden; Dasein ist wesenhaft entfernend)。虽萨特力说存在主义为人文主义(L'existentialisme est un humanisme),但「存在先于本质」(l'existence pr巆廳e l'essence),存在主义之首要原则,是人之生并无任何前设、价值及目的,即其出生仅其出生而已(L'homme n'est rien d'autre que ce qu'il se fait. Tel est le premier principe de l'existentialisme)。马克思共产主义是无神论,是阶级斗争。此众所周知,不具论。
    演化论于二十世纪早成通说,并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之不同范畴,甚或闯进人文社会学科之殿堂并登堂入室,成演化心理学、历史语言学等等;古生物学及地质学等长足之进步,肯定人类与禽兽同源;宇宙约于120亿年前诞生、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恐龙约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灭绝等;凡此种种新知,不仅令《孟子》「人禽之辨」渐见模糊,即西方基督教乃至世界各大宗教,皆遭受最严峻之考验:中国先哲之仁义、基督教之博爱及中西并言之良知,原来皆为人类社会因互相合作演化所成。若坚说人之爱与禽兽不同,则五十万年前如何?五百万年前如何?上溯越远,人与禽兽越近。此学说,借用古人论名家之说,「能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人类并非世界诸生命之中心,正如地球并非太阳系之中心一样。加之两次世界大战是total war,平民死伤枕藉,更将人类精神推进绝望之深渊。又逻辑实证主义虽建基于科学求真之态度,但过度重视经验世界,否定形而上学,亦否定伦理与宗教价值。新儒家学者有见及此,以重建人文精神为最大职志,尤其中国文化传统之人文精神。
    新文化运动健将如陈独秀、鲁迅、胡适等,有感于晚清时局之动荡,政权腐朽,国运日丧,民智不开,乃认为当时中华民族之衰败,是二千多年来孔孟儒家文化遗毒所致,因之主张全盘西化,线装书扔进毛厕里。若从救国观点论,其主张固有针砭时弊之意义;但从学术观点而言,其持论多有可商之处。先秦孔孟之儒家文化,与晚清泥古之士大夫所言「礼教」截然不同。何者为先秦孔孟之主张,何者为后世论者之踵事增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降,法家思想及阴阳学说已渗入儒家思想,即所谓「阳儒阴法」,遂成历代统治集团利用之工具,以证明君主专制实源于圣人之所教),何者为后世学者之曲解,不得含混其辞。对传统文化无检别之全盘否定,不仅有违学术研究所必须坚持之客观原则,且亦与五四时代所鼓吹之科学态度南辕北辙。当代新儒家不止于反对而已,且对中国文化今后之开展提出具体方法,例如牟宗三致力融通中西哲学;徐复观则研究汉代、宋代及清代学术,指出学术生命之腐朽,方为民族文化衰亡之最大肇因。
    论文化,简约有力之概括固然有其必要,但论者必须具备历史意识。今香港中学生读中国近代史,论鸦片战争,有中国「自古以农立国,自给自足,视外国人为蛮夷戎狄」之说。此说表面上虽不为错,但语焉不详。学生习尔不察,随口论中西文化,说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故不思进取;西方人进取,故科学成就斐然。当代学者又喜言数千年中国文化为「小农DNA」。若认识历史,则知「以农立国」是大多数古代人类文明必经之历史阶段,非中国所独有。中国文化之退步,是明清以降种种制度之不合理,加之无有西方之工业革命及科学革命,乃至十九世纪,中国还在以农立国。西方在十四世纪以降踏入文艺复兴,其后历经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及启蒙运动,遂得以成就近代之富强,故论文化,不能无视古今之变。今天学生论文化,就在毫无古今之观念下说中国数千年之落伍,说西方数千年之进步,说只有中国以农立国,西方从来就是民主与科学、男女平等及人人平等。
    又论者说中国「视外人为蛮夷戎狄」,排外心态令社会封闭,又溯源于孔孟。此又一无视古今变革之显例。孔孟所处春秋战国时代,的确以华夏之典章礼乐制度为进步,以四方蛮族为退步。故孔子有「攘夷」之论,又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但二千多年以后之中国知识分子,却继续「师承圣人之教」,仍视外人为「蛮夷戎狄」,其优胜处仅在「奇技淫巧」。此方为问题症结之所在。不过,西方以鸦片及船炮「开启中国门户」,中国人排外心理亦非无因。今人欣羡近代西方之富强,但其侵略行径却不愿多谈。
    又论理,不能颠倒因果。孔子「仁」论,孟子「仁义礼智」论,乃发于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之世局。当时天下大乱,不嗜杀人之统治者几希。孔孟之言,在回狂澜于既倒,「求其放心」。孔孟等并非无所事事,忽然制作礼教,以箝制思想及行为之自由。且儒家思想本有经权之论,并不墨守成规。今人常引孔子名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但礼究何物?以当代说法,「礼」其实是「变数」(variable)。礼之具体内容因时而异。孔子谓商因夏礼而损益之,周因殷礼又损益之。礼之损益,虽百世可知。犹如今天所谓非礼及性骚扰,具体内容并未论定。从前,抚摸陌生女子是非礼;今天,在巴士上自言自语淫笑,令旁人侧目,也可算是性骚扰;上司对下属表示有好感,若技巧笨拙,也可构成性骚扰。礼之损益,虽百世可知。
    在科技进步惊人之今天,地球村早已形成,必须以世界眼光论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不能复视西方文化为中国文化对立之意识形态。新儒家大抵在文化及哲学角度立论(徐复观兼治经学,钱穆重在史学),但具体学说并非单一,甚至互相笔伐。牟宗三及徐复观常常严厉批评冯友兰;徐复观《无惭尺布裹头归》批评其师熊十力之武断,迹近于独裁等等。最后,对新儒家成员之认定问题亦莫衷一是。余英时《犹记风吹水上鳞》即力辩其师钱穆之不属于新儒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