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形而上学的思维一一终结的哲学 形而上学的思维在西方哲学史上可渭源远流长。这种思维方式乇要表现为割裂事物之问的有机联系,把事物一分为二,用一方去统搬另一方,从1『lJ用孤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题;它在古代和近代表现为一种典型的本体沦思维,在黑格尔哲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黑格尔哲学是历史上最为庞杂的集本体论、认识沦、辩证法、自然观、历史观于一身的客观精神本体论,它的实质就是阐述客观精神(理性)如何把握和创造万事万物并实现目身的过程,其巾精神哲学主要阐述客观精神(理性)在人类历史中的目的和形式这样,黑格尔就克服了旧唯物丰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的矛盾,在空问上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不仅如此,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又把自然和历史理解为一种变动发展的过程,但是这种变动最终是服务于本质和规律的,这样也就实现了时问上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黑格尔哲学就从空问和时叫两个维度实现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是以虚设的外在于人的客观精神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统一,是以牺牲自然领域的科学理性和社会领域人的主体性为代价的统一,因此黑格尔哲学一产生就遭到现代丰义哲学的普遍反对。 现代主义哲学认为,黑格尔的“尢人身的理性”是狂妄的理性,他企图靠哲学的思辨来预言科学的发展。用辨证逻辑来代替科学的实验;黑格尔的“无人身的理性”是冷酷的理性,他企图用一种泛逻辑的理性去解释和规定人的存在,前者构成了现代哲学的科学丰义流派,后者构成了人本主义流派。人本丰义流派将人的价值和自由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科学丰义流派将现象世界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实现了哲学的主题从本体论向认识沦的转移。哲学的视野从非人的世界向属人世:界的转移,使哲学的内容、思维、风格、形式等都发牛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科学主义认为,传统哲学研究完全独立于人的外部世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哲学只能研究经验世界的关系问题,这就把形而上学和价值问题悬置起来了,把本体论和价值沦逐出了哲学领域。但是他们又认为,经验世界自身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研究经验世界的科学知识也是相对的,任何真理都与主观性相联系,都是约定的,没有绝对不变的与人无关的真理,主张约定真理、主观真理、有用真理等。因而,哲学的任务不在于探究现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在于为科学认识提供正确的方法,保证认识的正确性,哲学只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方法或分析活动。由此开辟了哲学科学化、形式主义化、纯思辨化的道路,这在后期的语言分析哲学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学院气息。他们使用专业术语在很小的圈子里只争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局外人却不知所云,这和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不厌其烦地去沦证上帝有几根头发和每根头发上能站儿个天使是没有区别的。但是无论科学主义哲学怎么演变,其哲学的经验基础没有任何改变。科学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以“实证”作为核心原则来改造哲学的,实证的基础是科学经验,但是科学解释不了社会问题于是他们又把间接经验逻辑纳入其中,到后来英国的密尔甚至把社会人生自然的种种现象都算作经验的范围。但是无论他们怎样扩大经验的范围,其局限性还是避免不了的:第一,经验再多也是有限的;第二,经验总是带有主观性的,甚至会有错误;第三,对同一个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个对象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而经验不具有普遍性这也是为什么当代语言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宣布“哲学终结”的深层次的原因:既然分析哲学以有限的经验为基础展开分析活动,而哲学命题体现的都是一种有限和无限有机结合的内容,用有限的经验当然是没有办法说明无限深远的哲学命题涵义的;并且其分析得越深入其所用的分析工具越接近直接经验,距离科学命题和哲学命题也就越远;当这种形上之思发展到极限的时候.宣布哲学命题无意义就是其合乎逻辑的分析结果。 与科学主义相反,人本主义则强调:哲学既不是研究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不是为具体科学服务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而只是一种理解、领悟或洞见“生活世界”或人生意义的方式。这种哲学观强调生活世界的非理性基础,强调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并力求通过非理性的方式阐述人在多样性世界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意义等问题。用这种哲学观去看待人,人就被理解为以非理性的方式存在的感性个体,是完全脱离了社会制约性的绝对孤独的个体,这才是人的存在的本真状态。应该说,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控制人、人的异化状态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但是由于其理论立场就是一种形上之思,把理性和非理性、主体和客体、价值和真理、应然和实然对立起来去考虑问题,因此尽管他们极端珍视人的自由和价值,但是却无法真正找到实现人的自由和价值的现实之路。其理论仍然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状态的抽象描述和抗议,无法真正弥合“事实和价值”实然和应然之间的矛盾,这尤其表现在海德格尔的哲学观上在海德格尔看来,科学技术的胜利是传统的形而上学哲学的最高峰,同时也是真正的哲学“存在”的完全丧失。他是在这层意义上宣布哲学终结的,他的解决办法就是让人们回到“思和诗”的审美境界。也就是说,他不是通过改造实践来拯救哲学,而是牺牲哲学来解释实践。在海德格尔看来,技术的本质没有人的帮助就不能引向其本质的变形,要解决技术问题必先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的问题就是让人回到主客无分的审美境界。但是人的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而在海德格尔的理论视野里是没有实践概念的,尽管他也从“现实的人”出发,他也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但这种交往最后都归结为一种情绪存在,因此人的问题的解决当然只能通过“思”与“诗”来实现。由此可见,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都不能给人以合理的理性和生存的智慧,尽管它们对认识问题、人的存在问题有深刻的阐述,并且有局部的合理性,但是由于其理论思维的局限性,使哲学都走上纯思辨化的道路,最终都免不了哲学终结的命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