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灵明,包含万有;山河大地,同显现于法身;世界微尘,皆生灭于性海。广大无量,圆融无碍,作圣作神,生天生地。但常人不识自性,不能自信自证自得,舍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耳。如信得自信,毫无疑惑,则一念证圣,不假修行,自在受用,活泼泼地。程子《识仁篇》所谓“识得此理,浑然存之,不劳防检,不劳披索”也。《记》曰:“清明在躬,志气如神。”人之精爽神明,有此境界。此固人人同之,不问何教。禅者养其灵魂,秘为自得,后儒不知,斥为异氏之说。岂知孟子特发秘密之藏、神明之妙,以告天下学子;后世儒者何大愚,割此天府腴壤于人而不认哉?今特发明之,以恢复旧地,与天下有性善种者,共证此乐焉。至于推行为太平道,则推己及人,莫如强恕,则人己不隔、万物一体,悲悯生心,即为求仁之近路。曾子言孔子之道,忠恕而已;仲弓问仁,孔子告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终身行,孔子告以恕。故子贡明太平之道曰:“我不欲人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人人独立,人人平等,人人自主,人人不相侵犯,人人交相亲爱,此为人类之公理,而进化之至平者乎!此章,孟子指人证圣之法、太平之方,内圣外王之道尽于是矣,学者宜尽心焉。 又说:“人人性善,尧舜亦不过性善,故尧舜与人人平等、相同。此乃孟子明人人当自立,人人皆平等,乃太平大同世之权,而人亦不可暴弃自贼,失其尧舜之资格矣。此乃孟子特义。”(40)这里,他是从人的天然禀赋自然充足饱满,不假外求上来构筑政治文化之平等主义的理论基础的。这表明康有为很巧妙地把侧重外在意义的近代西方政治观念与特重内在根据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融为一体了。(作者:陈寒鸣) [注释] (1)关于近代中国西学化的经学思潮,我已有专文作综论性的简要评述。请参拙作《略论中国近代西学化的经学思潮》,载任平主编《东吴哲学》2004年卷,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2005年4月第一版。 (2)康有为《孟子微》,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台二版。 (3)《孟子微》卷一《总论》。 (4)上书卷三。 (5)上书卷四。 (6)《孟子·尽心上》。 (7)《孟子微》之所以着重从“外在领域”诠释孟学,当然远与康有为对人性的看法同孟子所持的“性善”论大异其趣有很大关系,笔者对之拟另文论析,兹不详述。 (8)《论语·公冶长》。 (9)《论语·学而》记有若之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乃师孔子的思想。参阅李泽厚《孔子再评价》一文(见李氏《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参阅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11)参阅陈明:《<唐虞之道>与早期儒家的社会理念》,载《中国哲学》第二十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2)参阅前揭李泽厚《孔子再评价》一文。 (13)《吕氏春秋·贵公》。 (14)同上书《威德》。 (15)《孟子·万章上》。 (16)同上《离娄上》。 (17)《左传·襄公三十年》。 (18)《孟子·离娄上》。 (19)《荀子·正论》。 (20)引自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丁酉九月九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1)请详参拙作《儒家“民本”传统及其历史命运》,见吴光主编《当代儒学的发展走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22)《孟子微》卷一。 (23)《左传·昭公六年》。 (24)上书“昭公十六年”。 (25)《孟子微》卷一。 (26)上书卷四。 (27)《康南海文集》卷二《国会叹》,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重印本。 (28)《孟子微·自序》。 (29)上书卷一。 (30)上书“自序”。 (31)上书卷一、卷三。 (32)上书卷一。 (33)此信见《饮冰室文集》第1册第106一111页,引文见第110页,台北,中华书局1960年台1版。 (34)《孟子微》卷一。 (35)《孟子·滕文公上》。 (36)《孟子微》卷一。 (37)上书卷四。 (38)《续孟子·乐正子三》,“知不足斋丛书”本。 (39)请参拙作《儒学与现代民主》,载《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40)《孟子微》卷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