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儒学的宪政发引——从《洪范》到《正名》(5)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学术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主持人:从成老师的演讲中我得到的感想是中国特色从古代就有,西方有参与的民主,我们有信赖的民主,中国特色的民主对现在还有很深的影响,从我们最早领导人提出的以德治国,刚才成老师也讲到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和谐社会,无不透着为民作主的味道在里面。而很多公民“信访不信法”,希望有人“为民作主,为他作主”的类似的朴素观念。这是我自己的一点感谢,不知道是否曲解了成老师的意思。下面有请王老师给做一个评议。 
    王焱:刚才我听了成中英教授“儒学中的宪政发引”,很受启发。成教授是改革开放最早到国内进行学术交流的学者,我以前看过他的书,比较侧重从语言分析哲学入手来分析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比较注重概念的清晰。今天听他的演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儒学中的宪政问题的基本框架,首先这个框架对我们理解儒学的宪政问题非常精要,各个问题都涉及到。包括讲儒家宪政问题不太谈的原始的禅让传统,《尚书》的《洪范》篇里面关于治国之道的讨论,等于是儒学宪政的思想雏形。然后讲到汉代董仲舒的公羊对策,拨乱反正。我们把中国传统社会的秦汉政治模式,秦代开创,汉代完成,特别是汉武帝时代,刘邦打天下70多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从那个时候中国的政治模式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所以成先生汉代以下就讲得比较简略。 
    儒学宪政也是当今中国思想界一个比较关注的问题,早一点像北大的李零教授《丧家狗》中对《论语》的解读就引起很大争论。最近秋风、袁伟时在报刊上有争论。丧家狗,为什么一本《论语》的解读引起学术界很大的争论?主要是这个名字起的比较惊人一点。我们说孔子至少也是中国文化的名人,你解读《论语》怎么叫丧家狗?在李零的解读里,孔子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是一个教育家,他和政治没有太大的关系。他有一个理想,但没想到他生前没有实现。所以别人嘲笑他,他抱着那个理想不得实现,惶惶如丧家犬一样。有人批评李零,认为从孔子这能够看出现代的宪政,你把圣人说成丧家犬,这是亵渎圣人。像中国历史博物馆北面立起孔子的塑像,本来挺好。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名人,结果不到一百天又搬进去。说明孔子的问题在中国当今政治视野里还是相当敏感,如何评价孔子,如何评价儒学和宪政问题。这么说呢,儒学宪政问题不是我们发思古之忧情,迷恋骸骨,这不是陈腐的问题,而是在当今政治生活中依然很有争议、非常敏感、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从1215年英国的大宪章开始到现在的民主国家宪政法制,它们走过这条道路。中国宪政问题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党史上说60年代中央开会,因为没有请毛泽东,毛泽东很生气,带着一本宪法和党章去了。“根据宪法,我有言论自由;根据党章,中央主席有出席中央会议的权力。”在文革中,刘少奇垂死的时候,也援引宪法说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但是这个宪法在中国还是一个纸上的文书,不是现实中活生生的权力作后盾的规范。政治家都是处于不利的情况下来援引这个宪法,处在有利的时候就不大用。 
    所以,宪政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宪法,它在背后需要成教授讲到的立法的重要和合法机构的维护。宪法颁布了,但是你没有专门监督、执行、审查其他法律是否合宪。你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终究还是古代人说的纸上苍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秋风教授认为,孔子的思想包含宪政思想;袁伟时先生就反对这个说法。孔子或者儒学它有一定的宪政雏形或者思想,当然这种雏形或思想不是宪政思想,你不能拿来就用。汉代董仲舒把儒家学说社会建制化,不再是一个传授的空洞的概念,融入了汉代社会生活。史书上说汉代儒生认为孔子写的《春秋》就可以当做处理刑法问题的基本规范,《论语》当做治河的水利科学,《诗经》当做给君主进谏的章折,变成一种现实的力量。辛亥革命以后,儒家从社会建制里面退出,它一步一步退回到私塾里或者讲堂上,成为讲授的一门知识。 
    从古代宪政到现代宪政,英国是绝无仅有的,从中世纪一直跨越到现代社会,它走了一条宪政独特的道路。由于它的古代宪政直接步入到现代社会里面,它的一系列普通法成千上万的案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法官、当事人、律师共同创造的一种宪政。在其他国家,比如欧洲大陆,它虽然和英国隔着一条海峡,但是欧洲就不行,它实行的是大陆法系。像法国大革命以后一共颁布过13部宪法,不但说古代宪法不可能走到现代社会,就是大革命以后的宪法也是颁布以后再废除又再颁布,一直到1958年戴高乐第五共和的时候才稳定下来。中国也一样,像汉代董仲舒说的三纲五常在今天不可能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比如君为臣纲,现在没君主制了;夫为妻纲,现在可能反过来了妻为夫纲了。 
    古代宪政与现代宪政有一个不同,古代宪政里有一个规范告诉你什么是好的生活,好的生活涵盖整个领域。我们说,三纲五常、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讲的是家庭生活,不是规范公共权力的。但是现代宪政只规范公共权力,公共领域,不管你的私人生活。你穿奇装异服,奇特发型都不管你。儒学不可能在现代生活中发挥宪政作用。 
    而且重要的是,在英国,普通法的案例还可以从中世纪直接进入现代,它活在现代生活里。但是在21世纪的中国,前几天刚刚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革命把中国社会整个夷平,旧有的案例,我们看古代的县官判案,判词,那些处理的案例在今天就没有办法适用。因为你的社会结构跟古代不一样了,古代的宪政移植不到中国。 
    在日本,律师有一个蓝底白花的包袱包在他所有的文件,胯在胳膊上。据说,日本的律师一千年前就用这样的包袱包着文件,现在他还维护这个传统。日本社会虽然经过振荡断裂,但社会结构没有大的改变。包括美军占领了日本强加给日本一套宪法,但日本的社会结构没有变,没有社会革命,更没有中国的文化革命,所以它的传统在现实生活中保存很多。 
    中国就不一样,很多讨论的问题涉及到20世纪激荡的百年史多次发生的革命,革命把历史变成一个断流绝档,所以古代的宪政不可能直接延续到今天的社会生活。如果现在的法官拿一本《春秋》判案的话,那就成笑话了。 
    但是也不能说古代儒家的宪政对今天就没有意义。成教授讲了古代儒学中的知识,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这些知识,我做一点补充。一个是,《韩非子显学》里说,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孔子和孟子死了之后,儒学分了八派,孟子分了三派,八派弟子都说自己得的是真传,但是实际上只能说他们是取了老师的一部分加以发挥,他们都说他们是真传。 
    孟子和荀子观点的对立比较明显,后来发展出今文经学、古文经学的对立,后来又有宋学和汉学的对立,晚清离我们比较近了,儒学经古汉宋四大冲突,康有为的变法源于公羊学派的一派经说。公羊学派包括董仲舒因为秦代以后到了汉代,儒学散落民间,到汉武帝才尊儒学为官学,当时儒家的典籍散了很多,就把老的儒生让他们口述儒家经典就叫今文。当时因为没有发生古文经书,他们口传的叫今文经学。汉代末年修了孔子的故宅,发现很多竹简是用古文字写的儒家经书。刘歆、刘向他们要求把这个列为官学。在东汉开始古文经学,那么今文经学就消亡了。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江苏常州兴起了一个常州学派,复兴公羊学。为什么乾隆年间公羊学派又崛起了,有的说为了反清。公羊学它在汉代就被认为非常异议可怪,因为它里面的神话特别多,我们想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儒家流散到民间,跟江湖术士在一块,杂糅了很多迷信、神话。有的书上说孔子身高多少丈,体重多少,简直是一个大巨人,等于是个半神半鬼的人了。儒家后来才逐渐去掉今文经学的神秘色彩。 
    到了晚清,康有为借鉴西方基督教,想把儒学变为教会,所以他想把公羊学这一套神神怪怪的说法利用来建立儒教,他的变法失败跟神话孔子也有关系。 
    再一派就是宋代的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受到印度传来的佛学影响,建立一套儒学的形而上学,但是脱离了汉学对历史社会典籍的追求,虚礼,得不到验证。在晚清的时候,四派儒学发生了冲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