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中国的思维范式(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新浪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他们把许多事物都分为五大类:   
    “五色”是指颜色:青、赤、黄、白、黑,同时,又用“五采”指五色丝线。   
    “五声”是指音乐、音阶:宫、商、角、征、羽。   
    “五味”是指口味:辛(辣)、甘(甜)、苦、酸、咸。   
    “五事”是指人的行为表情:貌、言、视、听、思。   
    “五方”是指方位:东、西、南、北、中。   
    “五志”是指人的情绪:喜、怒、思、忧、恐。   
    “五脏”是指人的内脏:肝、心、脾、肺、肾。但这不完全是我们现代解剖学上的人的内脏,而是指人体内的五个部分,它们既主导着人的生理,也主导着人的心理。   
    一年四季也被分为“五时”,即在春、夏、秋、冬之间,加了一个“长夏”以凑足“五”这个数。   
    他们制定社会规范时,也据此而分为五类:   
    “五品”是指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类关系。   
    “五爵”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五刑”是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   
    它们的每一个类型,都对应着五行中的一行,如“五行配五味”,即:酸属木、苦属火、甘属土、辛属金、咸属水。   
    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原来,他们是要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研究“五行”的学者们,根据阴阳相辅相成、此消彼长的原理,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即:  
    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生,就是产生,或有利于产生、或催生的意思;胜,就是克,就是妨碍、阻止或制约的意思。 
    这条规律的发现和运用,影响非常巨大,中国学术思想界此后的思维,都按这个路子来,所以说,阴阳五行学术体系,是中国人的思维范式。 
    到了汉代,人们把五行与八卦结合起来,出了很多似是而非的“定理”,在自然界、思维上和社会管理中,加以运用。其中,最能表现阴阳五行理论的是中医,整个中医理论体系,都是按阴阳五行理论体系搭建起来的。他们把病理分为阴阳气血四种,把药理分为阴阳寒热四种,相生相克,就成了以药治病的原理。 
    到了北宋年间,中国的自然科学技术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一些专心于学问的学者,就将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与数字相结合,建立了更为抽象的体系,其中尤以周敦颐所作的《太极图说》最为深奥,影响也最大。 
    总之,中国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八卦学说体系,极其复杂,也可以说是极其“博大精深”。但在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体系,还处在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分类、规律上。它之所以与八卦相联系,是儒家在解释《周易》时,运用了阴阳、五行的概念。 
    别小看阴阳家理论,虽然后来在正式学术中高标此旗帜者较少,但它对中国学术思想体系的构建,影响之大,莫之能比。有了这个体系,中国的玄学就越走越远,中国的科学思维,也就越来越萎缩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