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道家政治智慧的新审视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作者:储诚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二编辑室哲学编辑、复旦大学哲学博士) 
    当代著名学者李约瑟在《道家及其对自然的探索》一文中曾指出,如果只看到道家为了避免参与儒家人文主义与法家专制主义之间的论战而退出封建诸侯的宫廷,那么,道家学者对整个封建制度展开的尖锐而激烈的抨击,往往就被大多数道家思想的注释家所忽略。尽管道家思想中确实存在宗教与诗意的成分,但它同样是方术的、科学的、民主的,并且在政治上是革命的。这种洞见给我们认识道家学说的现代意义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道家政治哲学研究》一书,正是一部阐发道家政治智慧颇有深度与新意的著作。该书是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流动站期间完成的博士后研究报告,是第三十八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道家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的最终成果,也是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道家政治哲学研究”的最终成果,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库》中的一种。 
    在该书中作者认为,发掘道家学说深蕴的政治智慧并非自李约瑟开始,早在学者韩非子那里,老子学说中的政治性内容就得到了充分阐释。作为从道家到法家再到道法家过度的关键人物,韩非子的《解老》、《喻老》等篇章,正是接过了《老子》政治层面的“无为”含义上的君人南面术,把它改造为进行赤裸裸的政治统治理论。荀子则干脆指出,诸子之“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荀子·儒效》)关注人事之道,就使得老子“象帝之先”和“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之道,不仅仅是某种客体的存在规律,而更与现实政治的运行联系在一起。今人张舜徽在《周秦道论发微》中认为,司马迁父子把道家之道看做是最高统治者的南面术,而且,只有道家所提供的南面术最为全面,是人君临驭天下最原则的东西,而其他各家所提供的仅是一些片面具体的办法而已。可见,道家学说与政治并不是疏离的,相反它提供了发人深思的政治智慧。 
    该书深刻地阐发了中国道家哲学有关“道法自然”的政治哲学价值。中国道家之“道”首先描述的是宇宙自然秩序,揭示的是宇宙内部及其背后固有的力量,这种力量和秩序是人类社会力量和秩序建构之首要参照。因此,中国道家之“道”,统摄了天地自然之道、人类社会之道、生命哲学之道和大国治理之道。中国道家自然主义所谓“自然”,其首要含义乃是事物内部固有的自然而然的内在创生过程及其运动发展规律。因而,“自然”首先是一种大化流行的鲜活而浑厚的生命状态,它否认了外在的神秘的超验主宰者(亦即西方哲学与神学所谓的超验“上帝”)。与此同时,“自然而然”之“自然”,总是与“无妄为”之“无为”紧密联系在一起。“顺乎天而应乎人”的中国道家政治哲学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以此寻求天、地、人三者的和谐重构。 
    作者并不拘泥于先秦道家之道的原始意蕴,而是将其植入当代政治哲学思想大潮之中,阐发了中国先秦道家之道的交往理性、正义诉求和民主意蕴及其“执一而驭众”的政治治理之道。尤其在阐发民主的内生性方面,该书着意从民主原则或精神的层面,发掘了道家学说与现代民主理论多方面的融通性。近代学者严复的《〈老子〉评语》在揭示老子学说潜在的民主倾向时说,“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术乎!”(《侯官严氏评点〈老子〉》上篇)在严复看来,汉之黄老思想,由于是在君主统治模式下对道家的一种利用,只是表面上袭取道家的一些做法,因而是不可能真正体会到道家的民主精神的。 
    在梅珍生看来,民主首先作为一种心灵需要,与道家的自愿、自化主张具有通融性。道家的自由体现了对人性中“为所当为”的自觉。按照自己的意愿而选择生活就是直接民主的体现,道家的“小国寡民”强调了民主的直接性,也即是民主适用范围或区域的有限性,这种区域范围的有限性是人们能够自主选择的必要信息相对充分的前提。其次,在民主推崇的平凡性方面,作者也揭示了道家强调众物的平凡性思想的通融性。道家反对将个别人的优异之处当做全社会的标准,肯定多数人“不争”的有规则的、体道的生活,与民主状态下多数人追求自己意愿的生活相一致。另外,道家讲求道性的平等是以尊重差别性为前提的,这与现代民主理论中平等与差异相统一的要求相一致。由此,中国先秦道家之道,对于今人及现当代人文世界,均富有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历久弥新的深邃意蕴。  
    (载2011-3-29《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75期16版“书品”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