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柏拉图“洞穴喻”新解(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哲学 佚名 参加讨论
三、洞内和洞外世界的统一 
    从一个开始,学者们就以感性世界来解释洞内世界,以理性世界来解释洞外世界,并认为人类被困在这样一个两难中。实际上,这种二元论的两难局面是不存在的。洞内和洞外并不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世界。我们不妨这样来看,寓言中唯一一个逃脱的囚徒回过头发现了真实的世界,似乎就说明回过头是一个前提。但是这只是暗含着朝向某一个方向的一个动作。寓言中这个回头的动作就是指不同于被锁囚徒们的固定的视野,并喻意以理性获得“善”的理念。在这里,柏拉图把两种形式的“看”区分开来,但并没有完全隔离二者,相反他在更高的意义上把二者统一起来。他强调人们应该秉持最高理念的“善”,来获得对整个世界的一个完整的认识,并随时了解变化着的世界。 
    上面的这个说法同样可以在中国的老庄哲学中找到注解。老子发展了“道”的理论,也就是自然万物所要遵循的规律,标准和本原。他提出“反者,道之动”。老子认为,任何发展到一个极端的事物必定转化到相反的极端。因此,不管有名与无名,荣誉与羞耻,聪明与愚蠢等。老子揭开了世上对立统一的规律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相互转化。 
    所以洞内和洞外世界也可以看作是相对独立的,失去任何一个,另一个都会无意义。既然两个世界是共存的,那么人类就不是被困在其中了。 
    四、对洞穴喻的其他解读可能 
    在寓言中,太阳的真实存在和投影的虚幻是预设的一个已知事实。实际上,柏拉图在这里把事物的存在和真知的确定联系起来。假如我们在得出结论前保持公平判断的话,我们就很可能会问“我们怀疑囚徒对洞内投影的确定性时的基点是什么?”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哲学家却是受苦受难而收获最少的人。拿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做例子吧,苏格拉底出于对自己的国家的热爱,对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激情的道德批判,尽管他讽刺同胞腐化的习俗是为了提高他们的道德成就,他对自己国家的忠诚和哲学上的杰出贡献换来的却是死刑。柏拉图三次离开西西里就是为了实现民主理想,他和当政者发生矛盾冲突时险些被卖到奴隶市场。 (作者:周雅静)
    参考文献: 
    [1]Guo Shangxing, Sheng Xingqing.A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Kaifeng: Henan University Press, 1993. 
    [2]Li Zhenzhong.An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Cultural Studies. Chongqing: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Press, 2007. 
    [3]Plato. Republi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冯昊青,胡祎赟.“困境囚徒与光明使者——柏拉图‘洞穴喻’的伦理探析”.红河学院学报,2006,(06). 
    [5]黄晓坤.试评柏拉图的认识论.科教文汇,2006,(06). 
    [6]林美茂.柏拉图‘洞喻’问题再认识.南开学报,2006,(03). 
    [7]刘世宇.“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光,理念及其他”.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 
    [8]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