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首战失利,边境告急,怎么办呢? 床,是睡觉的地方,安身之处,周易里用来比拟政权,退在床下就代表离开主位了,比喻文王引咎辞职,决定退居二线。 史巫,祝史和巫觋。古代司祭祀、事鬼神的人。 用史巫就是借用“史”与“巫”的口来明示神灵意旨。 文王安排了龟卜祭祀之类仪式,上天降示文王退位,大家都遵照执行,不可违逆。借神的权威来安排人事变更,更容易使权力平稳交接、安定人心。根据资料分析,文王退居二线后,并没有指定继承人,而是由族中长老组成了临时的权力中心进行过渡。 商纣的这次出兵,也有可能就是打着问罪文王荒疏政务的旗号,要将文王治罪。所以退居二线,是文王的老谋深算、预作打算,一方面麻痹商纣,另一方面也是给姬发锤炼的机会。从竹书纪年的记录上看也的确如此,后几年的文王表面上看基本是在养老了,周国再没有对外用兵的记录。但急流勇退总要有一个对外的理由,总不能把真实意图宣告出来吧。 所以就要“用史巫纷若”,借“神灵”之口、上天的意旨来宣布这个决定。“用史巫纷若”,实际是封人口舌的幌子,就象司马懿不想和诸葛亮交锋,但部下战意汹涌,只好耍了个向曹丕请战的小手段,用曹丕的禁令来封众人的口。“纷若”,形容史巫纷纷作秀仪式的样子。 无咎,这里是说不要犯什么错呢?情势危急,此时不要优柔寡断,留恋王位。由于自己此前的荒疏朝政造成不良影响,此时果断地退位,示弱于商纣,既可提高士气,为军队准备争取时间,也可为将来的和谈开创条件。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得中,处置得当也。从此全族上下摒弃前嫌,同心同德重新凝聚在一起。 九三:频巽,吝。 九二的退居二线已经是为了消除商纣的疑虑而做出的退让了,但是帝辛志不在此也,不达目的不会轻易退兵。 频,连续,屡次,频繁。 连续的退让,如果有资料证明这期间双方交过战,那么就是指文王一方连续打败仗了。从卦辞上看,应该是有这样的交战。 作者用“吝”而不用“凶”,说明作者认为此耻辱是自取其祸,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志穷,意愿穷尽,指此时已经束手无策,没有一点办法了。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悔亡,后悔的事消失。在此指放下分歧,寻找解决之道。 品,事物的种类。三品指三类事物,众多也。田获三品形容猎获之丰盛。 双方暂停交战,以相约出去打猎的形式,在围猎时首领直接会谈,达成大致意向。 殷商时代的围猎已难以考证,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一起围猎则多与会盟有关,有点通过围猎展示勇武的含义。 此次会猎,当是宗周于劣势下提出的。会猎本身,就有言和之象征。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有收获。比喻相谈有成果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六四双方首脑达成框架性意向后,这一步是坐下来谈判了,双方各派遣谈判人员敲定最后的协议细节,所以首先就来了个“贞”,考虑周详则吉。 悔亡,过去的事情都让它消失,即谈判中不要翻老帐计较过去的那些事,大家掀开新的一页,着眼未来。 毋不利,大家都不要做不当做的事,比如不要桌面上正谈背后却偷袭。 前面是说谈判的原则,后面描述谈判的曲折过程。 庚,十天干的第七位,象形秋天万物有实还归大地,所以作动词时有赔偿、偿还的含义。这里指谈判时的讨价还价。 无初有终,这四个字有点象谈判开始前的开场白:虽然我们存在分歧,有不合的过去,但大家目标一致,为了谋求一种战略平衡而求同存异,大家一起努力,争取最终形成一个共赢的协定。开始的时候存在分歧,结果要一致。 谈判人员“先庚三日”,摸清对方的底牌,先就条款形成一个初步共识、基础文件;“后庚三日”,请示确定框架后再继续磋商,完成细节的修订。 “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就是这样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不谈爻辞,而直接谈爻位,这在《象》传体例中很少见。九五在此是代表文王的谈判团队,位正中,是说这个团队不卑不亢,恰当的把握了在谈判中的角色。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资斧,做买卖是指本钱,这里时义是政治谈判,政治的本钱则是军队了。 上九的巽在床,所巽对象与九二不同,此时义下当是指商纣王。不但要拜倒在殷商政权的脚下,而且连军队也要解散,这样的想法是行不通的,这样的条款是不能答应的,将导致凶险。作者最后指出了谈判的底线,忍让也要有个尺度,绝不能完全解除武装。 纵观巽卦全卦,退让的最后协议,就是文王退居二线,殷纣收回周文王的征伐权,相应地具体措施应当包括政府的重组、军队的缩编等。宗周藉此转移战略重心,从过去国强民弱大政府小百姓的军国政策,改变为巽之后民强国“弱”的积富于民时期。这为周武王后来伐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民意、政治基础。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之所以要臣服于殷商,是因为已经前进无路,无计可施了。 正乎?是表示疑问、设问。扔掉资斧的做法,是正确的么?回答是:“凶也”。 难点提要: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通常将“庚”解作“天干记日法中的庚日”,这种解释的问题在于仅仅把这句爻辞当作卜辞来看,而作为卜辞,是不需要句意通顺的。这样我们就只是读到一句不知所云的话:“开始不顺,结果很好。庚日的前三日(丁日)和庚日的后三日(癸日)是吉祥的。” “庚”这个字,《说文》中说“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秋实还归大地,所以又引申为赔偿,偿还。《礼记•檀弓下》:“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 申祥以告,曰:请庚之。”这里的“请庚之”,就是要求赔偿被损之禾的意思。 九五正是商周谈判之时,结合卦义,庚在此只能是庚偿之意,而不是天干之庚。这样爻辞也就容易理解了:谈判之始各有分歧,但最终还是形成了共识,双方的谈判人员就谈判条款经过多日反复磋商,终于签订了协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