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十道——《中庸之道》(7)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人民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庸,造就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这就是中庸之所以成为我国传统法律依据的最高标准,以及盛行两千多年的根本原因。“中庸”即中和,不是平庸、碌碌无为。它追求的是不亏不盈、可进可退、不急不缓、不过不不及、不骄不馁,得人生大智慧与为人处事中间较为完美的平衡点。
    中庸是修身之法又是治国之道,历来为优秀政治家所重视。梁启超、孙中山视为国宝。毛泽东改造中国也从改造中庸入手,曾用“矫枉过正”指导农民运动,又以“过犹不及”领导延安整风。《毛泽东选集》开篇第一句就是分清敌我友。友,即是我与敌之中,团结友是战胜敌人的法宝之一。
    公元1976年,毛泽东逝世,“四人帮”被粉碎。中国向何处去?成为国内外有识之士议论的焦点。有人主张“全盘西化”,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道路。有人主张“继续僵化”,坚持高度集中统一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邓小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指出:不能“全盘西化”,我们是社会主义;也不能“继续僵化”,我们有中国特色。合起来就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的理论是正确的。
    中庸的进步性与局限性都是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而且时代的合理性多于历史的局限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曾不乏成功地与共产主义信仰对接。当今时代,中庸又以顽强的时空穿透力成为普世伦理金律。一国两制、小康社会、与时俱进、和谐世界、和平与发展、竞争与合作、互利共赢等等,都寓于了中庸的哲理与方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