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十道——《中庸之道》(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人民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中庸之道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一以贯之的方法论,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形成到现在,一直为民族精神构建、民族智慧繁衍、民族文化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播,中庸之道也为全世界追求进步和文明的民族输送着智慧营养。
    一、关于“中庸”一词的含义
    “中”字在先秦古籍中有三层含义:一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二指适宜、合适、恰好、合乎一定标准。三指人心、内心,即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庸”字的含义也有多种解释。一种解释是“不变”,不易之为庸。一种解释是“用”,“庸”就是“用”、“使用”。由于对“中”、“庸”二字的解释不同,因而对“中庸”一词的含义解释,历来就不一致。
    按照《新华字典》的解释,中,有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有平常、常道等含义。“中庸”,是儒家的伦理思想,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据不完全统计,《论语》中提到“仁”的地方有109处,而提到“中庸”一词却只有此一处。所以学者一般认为,“中庸之为德”并非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命题,他们认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就在于“仁”,“仁”与“中庸”的关系在《论语》中并不明晰。直到战国时期,从孔子的学说中发展出思孟学派和荀子学派,孔子的“中庸”思想由思孟学派的重要著作《中庸》体系化并发扬光大,“中庸”方成一个独立的哲学范畴。
    东汉郑玄解释《中庸》说:“名曰《中庸》者,以其论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
    到了北宋,程颢、程颐重新注释《中庸》,他们对“中庸”一词的诠释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程颢之定理。”
    南宋朱熹作了《四书章句集注》,其中对“中庸”一词的诠释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
    马道宋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对中庸解释为:“中,是做事之准,恰到好处;庸,是做事之狠,坚定不移。中是智者,庸是强者。”
    在《中庸》中,有着这样的解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朱熹对此加注曰:“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大本者,天命之性,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体也。达道者,循性之谓,天下古今之所共由,道之用也。此言性情之德,以明道不可离之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