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状元”特指殿试第一名,依次而下,会试第一名称“会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院试、府试、县试第一名则通称“案首”。科举之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个“状元”已属不易,连中“三元”则更为难得。而历史上一人,竟从县试到殿试六夺第一,他就是明代的科场奇才黄观,时人称其“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南直隶贵池人(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父亲黄古出身书香门第,后家道中落,不得不入赘贵池上清溪的许家。黄观出生后,即从母姓,直到他做了礼部右侍郎以后,才获得恩准恢复原姓,改称黄观。 黄观酷爱读书,他的老师是元末学者翰林待制黄冔。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黄观以贡生的身份入太学。这年八月,他参加乡试的考试,获得第一名,中“解元”。次年应会试,又得了第一名,中“会元”。同年,他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的殿试,再次获得第一名,中“状元”。这样,明代第一个连中三元的读书人就诞生了。 人们回顾黄观的科举之路时,发现他不但得中“三元”,而且在入太学前的县试、府试和院试考试中,也均是第一名。他的科举道路,可谓一帆风顺。 黄观在洪武、建文两朝官运亨通,得到两代帝王的赏识。中状元后,在翰林院任修撰,并讲学于东宫。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升任为礼部右侍郎,这可是仅次于尚书的副部级高官了。1398年,朱允炆即位,黄观与方孝孺、黄子澄等都成为建文帝颇为倚重的股肱之臣。但靖难之变朱棣即位后,拟定了一份50多人的“奸臣”名单,黄观名列第六。因有传言称传国玺在黄观处,朱棣还命人抄了黄观的家,将黄妻翁氏和两个女儿发配给象奴为妻。翁氏寻机带着女儿和家人投河自尽,黄观闻讯也跳江为建文帝殉难了。恨之入骨的朱棣还命人删改登科录,把黄观的名字划掉,剥去其状元名号。 刘继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