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古代国子监文凭买卖嚣张 每年8万人交钱领监照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现代快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参加层层考试选拔,说到底就是为了一张文凭,这个考试的“终端”也产生了商业牟利手段。自隋朝起开办的国子监,是官学的一种。清代的学制规定,先世有功勋的贵族子弟,被安排到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国子监里读书,他们叫做“荫生”。这有点像我们今天的“特招生”。荫生学习期满,经过考试,成绩分为一、二、三等,朝廷根据成绩授予官职。因此荫生们纷纷雇请把握性更大的枪手代考,后来也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由于代考的枪手竞争日趋激烈,使得代考的佣金也不断下调,最后一百两银子左右就可以雇到高水平的枪手。

    

    

    国子监里的文凭买卖也很嚣张。国子监学生最看中的就是毕业后的待遇,监生毕业后可以每月享受由政府提供的薪饷,也就是捧上铁饭碗,并且可以终身免除各种苛捐杂税,好像“公务员”,所以很多人托关系都想进入国子监,就算进不了国子监读书,也要设法弄个监生的名分,于是国子监就有了一条生财之道——大卖特卖文凭。
    据汪曾祺的文章《国子监》介绍:纳监的监生除了要向吏部交大约一百零八两银子,领取一张“护照”外,还需向国子监交钱领“监照”,就是大学毕业证书。一张监照,交银一两七钱。平均每年国子监收入的监照银约有十四万两,即每年有八万多不经过入学和考试只花钱向国家买证书而取得大学毕业文凭的人,这种情况到了清朝末年愈演愈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