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清朝科举的荒唐事件:抄范文也能得前三名(5)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书摘 佚名 参加讨论
五大败将,四位进士 
    大清状元,不管好名或坏名,毕竟留名史册(如《清史稿》)的极少,说到进士则如过江之鲫,套用现在的话说是“状元一礼堂,进士一广场”。大清的进士有好也有劣,好的如林则徐,劣的如叶名琛。
    大清进士的真正品位不佳,不仅在叶名琛“出事儿”时有所暴露,而且洪秀全发动武装反抗时暴露得更充分。当时有名的五大败将,竟然四人是进士出身。此五大败将为陆建瀛、杨文定、青麐、崇纶、何桂清,只有崇纶一人无进士身份。
    陆建瀛是道光二年(1822)进士,比林则徐晚十一年,比叶名琛早十三年。
    杨文定是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比陆建瀛晚十一年,比叶名琛早两年。
    何桂清是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与叶名琛同年。
    青麐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比叶名琛晚六年。
    此四人表现之差,丢尽了大清王朝的脸面,所以,连浑浑噩噩的咸丰皇帝都忍不住了,不再考虑他们过去做文官时的成绩。如咸丰四年(1854)处分青麐时,他下诏说:“朕赏罚一秉大公,岂能以前此微劳稍从未减?”
    就败绩而论,咸丰二年(1852)的陆建瀛比青麐将军更惨。青麐不过是丢了武昌,一路狂奔到长沙,罪名是越境偷生即放弃了湖北,到不属自己管的湖南去了。陆将军的大败是先有大话在先,轻敌,丢了南宁,而后又祸及安徽。
    当初陆将军气概非常,打算由南京发兵,西击欲夺九江的太平军前锋。他先召安徽寿春的总兵恩长率两千兵为前锋,自己带一千兵在后。恩长总兵一战即败,丧命江中,余卒逃散。陆将军一听溃卒汇报战况,让太平军的气势吓破了胆。他的惊骇情绪很快传染了所部士兵,史称“从兵尽骇”。不仅如此,陆将军的大话与所部前锋败绩的严重反差,也吓坏了江西巡抚张芾。他本要坚守九江,一见陆将军前锋已败,也引军逃跑。九江未经激战而易手。陆将军也二话不说,由长江水道,乘小船返回南京。
    小船,能带几个兵?其余的都一哄而散了。在他逃回南京的过程中,安徽巡抚蒋文庆想留下他一起守城、迎击太平军。他说什么也不肯,并且还收集芜湖与太平两处军兵,转守南京的东西梁山。对于投放东西梁山的部队,他也不亲自指挥(这成了日后的一项罪名),而是躲进南京城“为守御计”。江苏布政使祁宿藻一见此状,大为气愤,也顾不上照顾陆将军钦差大臣的面子了,当面指责他胆怯、进退无据。
    与陆将军一样,让太平军的声势给吓惊了的江苏巡抚杨文定,扔下南京逃亡镇江。在镇江,杨将军也不守城,自带八只大船与十二条小舢板在长江中伺机逃命。镇江失守后,他又逃到了江阴。
    陆杨二将的行为被报到咸丰皇帝那里,皇帝发诏,痛骂陆“一战兵溃,不知收合余烬”、杨“藉词出省,张皇自全”。咸丰皇帝本意是将陆建瀛逮到北京审判的,结果南京城破,他也死于太平军的屠杀。
    从他“为守御计”而躲进南京,到南京城易手,仅仅十三天。陆将军是坚决不愿以身殉国的,尽管他最后没能逃得一死。当太平军以掘地道的方式攻破南京内城时,他趁乱换便服出逃。结果让敌人给拿获,一刀砍断了脖子。他的一人之死并未免了南京人民的灾难,洪秀全大军进城,一口气杀了四万城中居民,原因很简单:他们帮助政府军守城,抵抗天国大军。杀了四万人,洪秀全还不解气,又给三千名南京儿童做了“绝育手术”,《清史稿?洪秀全传》说:“阉童子三千余人,泄守城之忿。”
    杨文定则在江阴被逮捕,判处死刑,稍后(咸丰六年,1856),改为流放刑,“减死遣戍军台”。
    从士兵到巡抚是个光荣的历程,而从巡抚到士兵则是奇耻大辱。不久,杨文定很不光彩地死在了军中。估计是气郁结胸,一如日后的陆状元润庠先生一样,别扭死了。《清史稿?杨文定传》写得很洗炼,远不如记录陆状元的“瞑眼死”的样子传神,只两个字:“寻殁。”
    是呀,谁会关心一位由巡抚而士兵且是戴罪而死的士兵的死法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