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命题之意蕴(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文化中国 佚名 参加讨论

    二、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
    民族性和中国文化的看法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对文化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发表了大量论述,对文化问题最具发言权。但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他们只是偶尔论及文化问题,对其并不重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将文化视为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产物,是附属的而非本体的,革命的中心不在文化领域,文化革命不过是经济革命的附属品;经济基础具有普遍性,不具有民族性,由其决定的文化也就不具备什么独特的民族性。是否有所谓“中国文化”,对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是一个存有疑问的问题。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李大钊提出:“依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上法律、政治、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他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经济组织一有变动,他们就跟着变动。换一句话说,就是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李大钊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李大钊将经济决定论称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第一学说”。陈独秀也强调经济的决定作用,他在分析中国文化没落的原因时认为,中国“东方化的农业与手工业,已被西方化打得零落不堪;因此,建筑在东方化的农业手工业上面之政治、法律、思想、道德都随着动摇起来”任建树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第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焦点是社会问题的总解决即经济问题的解决,文化问题由于其附属性而不能成为革命者关注的中心问题。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承认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但强调文化的阶级性。陈独秀提出:“人类文化是整个的,只有时间上进化迟钝,没有空间上的地域异同。东方现有的农业的文化,家庭手工业的文化,宗法封建的文化,拜物教、多神教的文化,以及这些文化所产生之一切私心、道德、教育、礼俗、文字不解放的文化,西方以前也曾经历过,并不是东方所特有的什么好东西。”任建树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第3卷,第198页。恽代英说:“中国文化,如知仁的知,博爱力行的仁,行仁不怕的勇,择善固执贯彻始终的诚,不过是少数圣哲的伦理思想。这种思想既不是全体中国人所共有,也不是中国人所独有。我们绝不说马克思的学说是德国的文化,列宁的学说是俄国的文化。”转引自萧楚女:《显微镜下之醒狮派》,《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79页。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反对文化保守主义,认为保护中国文化是与革命和进步的要求相对立的。在陈独秀看来,中国文化这个以地域为指称的东西,不过是一种仍处于前现代的落后文化的一个别称而已,“把这不进化的老古董当作特别优异的文化保守起来,岂不是自闭于幽谷!”任建树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第3卷,第198页。陈独秀严厉批判梁启超、章士钊、梁漱溟等人,认为这些文化保守主义者提倡的是“祸国殃民亡国灭种的议论”,“要把国人囚在幽谷里,我们不得不大声疾呼的反对,看他们比曹锟、吴佩孚更为可恶,因为他们的害处大过曹、吴”。任建树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第3卷,第198—199页。对于国学,陈独秀更是激烈反对:“学问无国界,‘国学’不但不成个名词,而且有两个流弊:一是格致古微之化身,一是东方文化圣人之徒的嫌疑犯;前者还不过是在粪秽中寻找香水……,后者更是在粪秽中寻找毒药了。”任建树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第3卷,第199—200页。
    综上,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文化的附属性、阶级性、普遍性和整体性出发,强调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有阶级之分,但不承认文化具有民族性特征。他们认为中国文化是否存在,还是一个存有疑问的命题,即使有所谓中国文化,也是落后于时代、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只能对其进行革命,而不能加以提倡和保护。在党的文件中,肯定中国文化的人被称为“东方文化派”,“纯粹的东方派是幻想的退步的思想”。《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06页。早期的共产党人之所以不承认文化的民族性,对中国文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关,与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激烈的反传统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对文化的分析带有机械决定论色彩,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有偏颇,需要反思和修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