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佛大学的校训在中国互联网上盛传已久。近日,哈佛大学图书馆官方网站惊现留言:有人问,在哪里可以看到传说中的哈佛大学校训?对此,哈佛大学校方在其官网上表示,在哈佛墙上看不到所谓校训,所谓校训都是编造的。(2013年12月31日环球网) 如果有人问:“哈佛假校训”在中国的流传究竟有多广?那我只能说,已达到了“谎话说一千遍便成事实”的地步。无论是时评文章还是校园讲演,随处都能见到、听到诸如“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你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等所谓“哈佛校训”,其“励志效应”的波及面可以说是无远弗届。 然而,回头分析这些所谓“哈佛大学图书馆校训”,其实问题重重。最主要一点在于,这些话明显不符合校训要求的精简、凝练、有特色等规范,而更像是励志格言。况且,一所学校一般只有一个校训,怎么可能动辄出现“20条校训”,而且还是“不完全统计”?当然,如上分析难免有“马后炮”的嫌疑,但反过来想想,如此明显的“破绽”当初却没有人提出质疑,这本身不也是件值得深思的事情吗? 事实上,类似国人自编自导自娱自乐的“外国谎言”,并非只有“哈佛大学图书馆校训”这一件。多年来,诸如某人著作入选西点军校课本、某大学树立雷锋塑像等“谣言”在国内同样颇有市场。之所以一些人对此深信不疑,恐怕还是与文化心理有关。在部分国人眼里,似乎著作入选西方大学课本才是好著作,有资格“落户”国外校园的雕塑人物才称得上世界级名人;反过来,哈佛校训自然也就比中国格言值钱,这种看法尽管并不一定就是“崇洋媚外”,但其所透露的“文化弱势心理”却值得重视。 说实话,即便以格言标准衡量,这些“哈佛校训”也并没有太多出彩之处。以“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为例,在“国产”格言中,相近意义的话可谓俯拾皆是。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什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讲的不都是青年人应该珍惜光阴、不可虚度年华的道理吗?为什么这些现成古话弃之不用,非要编排几句洋话“出口转内销”,难道这样才能激励青年人么? 当然,这种文化心理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其中既有历史原因,如五四以来,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文化猛烈抨击所积累了的“负面观感”;也包括现实因素,毕竟哈佛等校综合实力远远胜于国内高校。因此,要想在短时期内改变国人“文化弱势心理”恐不现实,但消除“哈佛校训骗局”却是可以做到的。这其中,新闻媒体扮演着重要作用,多一份求证核实、少一些以讹传讹,“哈佛假校训”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经年流传,几成“事实”。王垚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