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试析个体道德价值观取向两难简析(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网理论 佚名 参加讨论
在德育心理学中,对道德价值观的取向和确定的研究是了解个体的品德,透视道德本质的重要内容。道德价值观念贯穿品德结构,直接影响人的道德行为。"Rokeach将价值观定义为一种持久的信念,指个人或社会偏好某一特定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目的状态更胜于相对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目的状态。价值观具有引导个体行为,帮助个体做决定,解决冲突及激励个体达成自我实现等功能。由此及道德价值观,即指道德范畴内个体或社会偏好某一特定的道德行为模式或存在的目的状态,使其成为持久的道德信念和观念。一般来说,个体的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受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的制约和作用,超群的优秀个体对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取向的演变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个体对各种社会道德规范的态度可以折射出个体的道德价值观,服从还是变相抵制,都是个体不同的价值观念在起作用。因为社会主体的价值取向是否能够旅得个体的趋同,成为个体的取向,与个体的需要有关。个体的某种道德行为受到社会主体的赞赏,对自己有益,或者说个体专注的某种道德行为是为了燕得社会的认可,当欲求的结果得以实现,这种行为便会成为一种模式保存下来。这一过程个体存在对行为与目的状态的认识,对其价值的估量,经过一系列知、情、意、行诸方面的活动过程,才会把外在的社会偏好的道德行为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使道德情境中的各种行为的价值、可行性以及所需代价之间构成了稳定的联系,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取向。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越来越多地有了选择各种不同价值观念的机会,有时,个体会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在指导、评判道德行为时都具有合理性,且与己不同的价值观极具吸引力时,选择哪种价值取向对自己最合适就变得很困难。实质上,这是外在的标准在内化过程中与已有的标准体系整合时发生的冲突。 
    在戏剧艺术中,呈现给观众的故事高潮往往是主人公遭遇道德价值观的两难选择,这是最吸引观众的部分。正是由于选择的艰难,才使得主人公的内部矛盾斗争扣人心弦,选择的结果极具价值。生活之于艺术,似乎不是那么富有戏剧性,但是,两难选择依旧是困难的,各种复杂的因素使人难以取舍。作为接受各种人文、道德理念较为前沿的教师和学生来讲,在当今社会对多元化道德价值标准的存在比较宽容的时代,稚定价值观的取向较易产生两难。现就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影响道德价值观取向的客观因素 
    1."绒肤知识”与两难。知识是经验系统,在师生共同活动的环境中,大量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就是知识。道德价值观取向的两难也就与个体的知识有关。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系统的知识基础支配人的有目的的实践行为。所以,什么样的道德价值观支持的行为往往与其拥有的系统道德知识有关。 
    有关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系统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言、文字或符号的方式得以表达的知识。缄默知识是存在于个体经验中,实践活动中,不能或很难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它存在于个体身上,具有情境性,很难用显性知识的方式加以传承。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说,缄默知识的效果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以及有效地使用。我们的行为效率的高低受其影响。 
    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构成了人类的知识总体。教师和学生在掌握显性知识的同时,也受城狱知识的制约。毫无疑问,人的道德价值观的选择也受缄默的道德知识的左右。教师、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在他们开始新一轮的学习之前,他们先前的信念、感受、经验就以其各自独特的组合在头脑中形成了“图式”,这些“图式”可能是以无意识的状态存在着,很隐蔽。有可能是在不经意的活动中习得、固定下来的。当道德问题出现需要价值观参与时,不仅显性的经验起作用,缄默的经验也会以直觉的状态参与其中。如,在我们大讲师生平等的今天,如果教师在街上碰到一位熟识的教过的学生擦肩而过,不打招呼,教师本能地心中会隐隐不快,认为无论怎样学生都该主动打招呼,哪怕只是在形式上尊敬他。但是,在校园里,很少有人会看到教师主动向学生打招呼的。所以,当缄默知识对人的道德价值观的取向产生消极影响时,会与主流价值观发生冲突.出现两难。 
    2.德育制度与两难。“制度是直接或通过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而间接地规制或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交往规则。  个体是在制度下生存的,制度对个体来讲,是必然的,先在的。一个合理的制度完全可以要求个体做出道德的行为,也有利于其做出道德的行为。一个不合理的制度,会对个体提出不合理、不道德的要求,自然,由此要求下产生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如果个体明了制度的不合理,他是选择执行制度下的不道德,还是寻求自认为的道德呢?制度的强大,自身的弱小,个体势必会出现两难。 
    学校德育制度是学校道德教育的规范体系,它既对学校德育工作作出规定,也对学生的道德面貌作出规定,对学校的所有成员都有约束力。学校考试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学生品德侧评制度、学生守则等都是德育制度。通常,管理者认为现存的德育制度是合理的、公平的。事实上,德育制度有时也有缺陷,有滞后性,当学生为此提出异议时往往不会有满意答复,因为制订者是教育行政管理者,并不是学生,他们对学生的了解远不如学生自己。当制度发生错位又无法复位时,是追求合理,还是顺从.两难的选择是痛苦的。德育制度对于教师来讲,有时也存在两难的心理处境。一方面,确知制度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作为学校秩序的维护者,为了学生不“出事”,竭力执行制度。 
    3.风俗习惯、思想价值与两难。《礼记·王制篇》说:“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这种属于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就是风俗习惯。它具有集体性、稳定性,存在一定的模式,是世代传承下来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