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认清自己的教学对象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佚名 参加讨论
美国中文学校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学生家长是学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二,学校大都在周六或周日上课,一般不超过两小时;其三,教师多为学生家长或热心于中文教学的人士;其四,每一班学生的年龄和中文程度的差距可能很大。以上4个特点直接影响学生学中文的兴趣和学习质量。如何能在现有的条件下,使学生对学中文有兴趣,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有所得,又能把课堂所学延伸到平时生活中,是我教学的主要出发点。几年下来,我摸索出以下几点教学经验: 
    (一)教学要具有灵活性
    记得最初在中文学校教中文的时候,我的学生是四五岁的孩子,这么小的孩子根本不可能让他们一坐就坐一个小时跟着老师做正常的听说读写,但是因为大多数中国孩子的汉语听说能力都很好,我就把一节课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时间学新东西,一般要求学生坐在书桌前,旨在训练学生的认读、书写能力;另一部分时间我给他们讲现代故事、成语故事,然后让他们回答由故事产生出来的问题,或者跟他们一起做游戏、学歌谣,偶尔也看一个很短的中文故事录像。做这些活动时,我们加入很多表演成分,学生也不用死板地坐在书桌前,这既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把课堂气氛搞得活跃了。
    现在我的学生长大了,但口语明显不如从前。为了让他们练习口语,每次上课时我都会留出几分钟,让他们在班上讲述一下一周以来最值得和大家分享的事。这些做法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还能锻炼他们的表演才能。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只有学生有了主动的学习精神,学习才会有好的效果,不但学中文是这样,学任何知识都是如此。我用多问少讲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现在,我的学生都上六七年级了,他们的知识已经很丰富了。在课堂上,每出现一个新话题或新教学内容,我都先让学生讲讲他们对这个新话题或新内容的了解和理解。有时,他们的中文表达能力远远低于他们的知识深度,我就鼓励他们用英语讲,我来翻译成中文。另外,我注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增加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我从学生的谈话中得知他们正在学校的社会科学课堂上学习中国主题,我就专门花了几堂课讲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学生最后上网做研究,然后用中文写出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主动参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要有丰富性、伸展性
    学了就忘是学生学中文的一个通病,因为平时用的机会少,所以很难避免。我在教学上,多让学生用联想的方法,如新旧字词联想、同义联想、同音联想、相近字形联想等,使学生习新温故。同时,我会定期对多音字、量词等进行规纳总结。另外,我尽量在课文和学生所知之处扩充教学内容,增加一些相关的知识,学林则徐,我会扩充到鸦片战争,从鸦片战争扩充到《中英南京条约》,从《中英南京条约》扩充到香港回归。还有就是要对写作有一定要求。虽然写作对他们来说很难,但我觉得通过写作文,既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使用学过的字词,又可以锻炼他们的中文思维能力。有的学生用英文构思写作,然后翻译成中文,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锻炼,有益无害。
    (四)多用鼓励的办法
    对海外中文教师的挑战更多来自于如何让中文程度参差不齐的所有学生都有进步,尤其是让那些中文程度较低的学生不掉队。我觉得多用鼓励的办法很有效。学生有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这对于学生树立荣誉感和自信心很有帮助。
    从总体上讲,在海外教中文的教师不能再使用以往我们受教育时所用的方法,而应该广开思路,富有创新精神,在现有的条件下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张雅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