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作为我国四大剧种之一,具有3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九龙坡区驿都实验学校在“童演中国梦”活动中,用川剧艺术中的“忠、孝、礼、义、信”等优良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灵中植入“尚善”、“尚爱”梦想教育理念。教会孩子们学唱做念打、识戏曲服饰、画人物脸谱、唱古诗韵词、演经典选段,让孩子们从川剧中汲取艺术养分,领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川剧育人”重在以文化人。川剧展示巴蜀人民的聪明才智、人格魅力、理想追求等。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传统思想,把“黄香扇枕温衾”、“子路百里负米”等孝爱美谈用川剧展示,让孩子们在演绎中领悟人生哲理。 “川剧育人”意在传承发扬。川剧从娃娃抓起,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川剧育人”贵在植入梦想。孩子们因梦想而闪亮,因追梦而生动,因圆梦而绚丽。川剧进课堂,培育了艺术梦。文/黄晶 川剧育人成就美丽梦想 文明时评> “咚咚,锵锵……哐”,5月28日,从九龙坡区驿都实验学校的川剧活动室里传出了川剧锣鼓的声音,这是孩子们在学习川剧。在“中国梦文明行·童演中国梦”活动的舞台上,孩子表演的川剧《变脸》博得了阵阵掌声。 校长王小龙表示,川剧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中国戏曲宝库中光彩照人的明珠,正因为世代的相传延续,历史和文化才得以传承。 筑梦 “喜欢川剧,想当演员” 11岁的谢宇恒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唱川剧,他当天唱了一首现代戏《小萝卜头》选段。谢宇恒虽然年龄不大,但唱腔却带有浓浓的川韵川味,表演也是有板有眼。 “表情还可以更生动一些,眼睛随着手指的方向转动,那就更好了。高音不要太使劲,别坏了嗓子”,市川剧院院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被孩子们的表演所感染,她一边给谢宇恒悉心讲解,一边亲自示范表演。沈铁梅这次是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来到驿都实验学校,指导孩子们唱川剧。 自2010年起,驿都实验学校开始开展川剧文化的特色教育,孩子们可以免费在学校学习川剧。川剧活动室外的墙上所挂着的扫帚、簸箕都绘上了川剧脸谱、川剧人物的动漫画像,不但具有川剧特色,还充满了童趣。孩子们还绘出了自己喜欢的川剧人物,其中就有几幅是沈铁梅在《金子》、《李亚仙》中的扮相。 “我喜欢川剧,以后想继续学习,当一名川剧演员”,这是谢宇恒的梦想。沈铁梅说,市川剧院有志愿者到学校教课,还希望能在学校挖掘好苗子。 助梦 志愿者寻遍各地买乐器 江北区文联戏剧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黄方忠说:“这些孩子缺打击乐器,我们就买来送给他们。看着孩子们学川剧很有热情,我们也高兴。” 作为志愿者,黄方忠到学校教授打击乐、弦乐和管乐。由于川剧的打击乐器讲究音色,不大好买,黄方忠便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跑了很多地方,去成都买川剧大钵,赴遂宁买堂鼓,在璧山买二鼓,到龙水买小锣……足足花了半个多月时间,总算为孩子们买到了一套好的乐器,让学习川剧更加地道。 75岁的陈祖明是重庆市艺校的老师,77岁的刘永正是白市驿川剧联合会的成员,虽然两人年纪较大,但劲头十足,常常到学校教吹拉弹唱。他们说:“孩子们真心想学川剧,我们也想多帮帮他们,并把川剧这项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追梦 今年想角逐小梅花奖 表演《变脸》的廖子涵今年才10岁,她通过勤学苦练,已经可以变4张脸谱了,“我觉得很有趣、很神奇,连爸爸也想学。” “千山鸟飞绝,啊~~万径人踪灭,呀~~”驿都实验学校的课堂里传出了川剧的唱腔。原来,学校的“川剧进课堂”将唐诗和川剧进行了融合。67岁的志愿者冯光霖每周在学校有20多节课,已教孩子学会了十七、八首唐诗川剧。 “手一抬,眼一看,脚轻迈……”国家一级演员、市川剧院三团团长张建平在给孩子们上川剧基础知识,大家也是学得有模有样。学校还自编了教材《学川剧》,内容包括川剧史话、流派、剧目、基本功等。 校长王小龙介绍,学校共有2500多名学生,其中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占70%,家长大多没时间照看孩子,艺术教育更是鲜有其他机会。白市驿是“川剧之乡”,拥有大批川剧爱好者,学校借此开办了川剧课堂,如今已成为川剧艺术培育基地。少儿川剧《变脸》、《滚灯》、《游湖荡舟》、《小萝卜头》等都是学校的经典剧目。 “今年初,全国校园春晚邀请我们到北京参加表演,我们算了算路费和道具费用需要20多万,学生的经济条件都不太好,所以不得不放弃了,这让人感到遗憾。今年我们还想参加小梅花奖的评选”,王小龙说,由于九龙坡区越来越给予重视,除志愿者外,现在还将引入正式编制的老师,来教孩子们唱川剧。 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孩子们在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的指导下学习川剧表演。 重庆晨报记者 胡杰 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