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讲哲学的语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来自苏联的哲学教科书,掌握着主流话语。讲哲学必须遵循哲学教科书的统一口径来讲,不容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在这种语境中,冯先生表示放弃他苦思冥想出来的新理学体系,然而却没有放弃单数哲学观。不过,这个单一哲学,到底应该讲什么,应该怎么讲,冯先生已经没有发言权了。单一哲学讲的内容,不可能再是他心目中的“道理”,已经换成了令他莫名其妙的“原理”。 信奉单数哲学观的冯先生,想不到自己竟成了这种观念的受害者。他经过多年痛苦折磨之后,到晚年终于大彻大悟,再次以哲学家的身份出场。他毅然摒弃单数哲学观,表示认同复数哲学观。 首先,他把哲学定位为精神现象学,而不再定位为西方哲学历来讲论的自然现象学。他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人类的精神生活主要部分是认识,所以也可以说,哲学是对认识的认识。对于认识的认识,就是认识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认识之,这就是认识的反思。”按照冯先生的这种新哲学观,哲学的主题是人,而不是物。这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看法是一致的。 其次,他拓宽了哲学的论域。基于精神现象学的考量,他认为哲学的论域,并不像单数哲学观描述的那样,仅仅是一个自然界。在复数哲学观视野中,哲学论域不是一个,而是三个。“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自然,社会,个人的人事。人类精神的反思包括三方面以及其间互相关系的问题。这些都是人类精神的反思的对象,也就是哲学的对象。”他的这种看法,显然承接着中国哲学“究天人之际”的传统。 再次,根据以上两点,他认为哲学的作用不能只是一个方面,而应当是两个方面:“一是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能力,一是丰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关于第一点作用,恩格斯已经谈到,冯先生表示完全同意。至于第二点作用,则是中国哲学家才会有的独到见解。冯先生认同中国哲学的传统,他说:“用中国的一句老话说,哲学可以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就是说,哲学可以给人一种精神境界,人可以在其中‘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 最后,他对金岳霖提出的复数哲学观做出回应,明确表示认同。据冯先生讲,金先生在英国剑桥大学讲学时曾说过:哲学是概念的游戏。在金先生那里,“成见”说和“游戏”说是一致的,意思都是说,很难对哲学结论做出能使所有人都接受的理论论证。冯友兰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表示认同金岳霖的“游戏”说,他写道:“现在我认识到,这个提法说出了哲学的一种真实性质。试看金岳霖的《论道》,不就是把许多概念摆来摆去吗?岂但《论道》如此,我的哲学体系,当时自称为‘新统’者,也是如此。” 何谓哲学?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在哲学家当中从来没有达成共识。对于这个问题,今后仍需进一步地探索,借用冯先生的话说,叫做“哲学纷无定论”。我们不必完全认同冯先生的某些具体的说法,但不能不对他那种真正的哲学家品格,表示由衷的敬佩。我们回顾一下冯先生哲学观念的演化历程,对于我们排除谬见的干扰、更新哲学观念,对于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宋志明 (作者单位:人民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