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体验:比喻手法的运用形象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相脱节的二元对立学说。“大自然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光色,跟人类的生命绝不是不相干的存在。每一片飞花,每一线星光,都在提醒着人类的心灵与宇宙的关系。任何一个真正在大自然山水中受过感动的人,都理解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论:每一片风景,都是一种心境。” 阅读体验:“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为什么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因为人的心灵与自然是相通的。“下午和诗人们一起去去附近的树林散步。艾基夫妇就像两个孩子,在几乎所有花草前驻足不前,随手摘颗果子放到嘴里,要不就采个蘑菇尝尝,彼此嘀嘀咕咕。俄国诗人和土地及一草一木的关系,让我感到羞惭:中国诗歌早就远离大地母亲,因无根而贫乏,无缘而虚妄。” 阅读体验:本段文字运用了对比和动作描写,委婉表达对中国诗歌缺乏生态意识的批判。“生态危机的严重局面仍在日益加剧,而且日益深入地蔓延到人类社会的文化领域、道德领域、精神领域。生态学开始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理念和行为准则。”阅读体验:以小见大,令人警醒,说明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和人们观念改变的必要性。通过阅读、摘抄与鉴赏,学生们在与名家似乎是面对面的交流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一些经典的句子百读不厌,令人回味无穷,既感悟了文字的魅力,又提升了生态意识,对生态危机有了更深的认识,升华到理性层面。 三、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活动使之身体力行亲身感受 首先让同学们反省自己破坏环境的行为:如:使用塑料袋并随意乱仍,造成白色污染;不能节约用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随地吐痰,不注意环境卫生;用完的书本、饮料瓶不放到可回收的垃圾筒里;乱扔果皮纸屑,不注意保持卫生;践踏花草,攀折树木,随意虐杀身边的小动物,如蜜蜂、蜻蜓、青蛙等等,使同学们认识到环保就在身边,环保必须从每个人自身做起。开设相关的活动课程,组织学生观看环保题材的电影电视,让学生受到强烈的生态震撼。如:学校的人工草坪非常美丽。我问学生:“你们喜欢草坪吗?他们异口同声回答“喜欢”,我说喜欢它,不仅因为它美丽舒适,更是因为我们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那么我们就要好好地保护草坪。于是我带领他们清除草坪杂物,做了一次义务劳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并且我发现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都很关注、爱护草坪的卫生。 我的学生尽管大多来自农村,可很多人自幼儿园开始,就被父母送进县城做寄宿生。周末回家的短短日子又基本上在电视机前耗掉了,他们与自然的亲近度还远比上县城里的孩子。因此,每一年的春天,我都要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点灯山上去踏青,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倾听鸟语,近闻花香。我们必做的事情有两件:一是自带方便袋,决不污染环境;二是让每一位同学带一把小铲刀,用来挖小根菜、芨芨草等山菜。主要意图是让孩子们亲近泥土,温暖大地。当他们带着自己亲手挖的山菜下山时,表现得异常兴奋和满足,因为这远比从超市上买的要香得多,珍贵得多。我们的教育不只在于鼓励学生亲近自然,而是要灌输一种观念、一种真切的人类生存意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他和他所栖居的地球生物圈是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为生态和谐唱响一曲曲激情洋溢的赞歌,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良好的生态氛围。 ( 作者:王姊力) 参考文献: [1]陈小红.加里•斯奈德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2]苏雪林.沈从文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汪树东.为大地而歌:生态意识与于坚诗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1). [4]任栋,胡欣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环境法律制度分析[J].行政与法,2006(2). [5]李培超,周俊武.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的理论渊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