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视域下的校园文化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北方教育 佚名 参加讨论
 2.坚持校园精神文化的个性。发展大学的创新文化需要建设大学的个性文化。有个性的大学文化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不同大学之间互补、和谐的整体大学文化,才能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坚持大学的文化个性,确立个性鲜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培育特色的大学精神,能在师生间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使创新成为大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
    (二)积极培育校园文化的创新点,提升学生主体的创新能力
    1.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人格和素质养成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一位西方教育家讲过,大学的本质在于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大学的教学应为年轻人创造营造一种学生主动,学校、教师、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同为知识探究者的文化氛围。这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能建构一种更有成效的互相激发智慧和创造力的环境,使学生素质得以提高、主体性得以弘扬,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能量也得以释放。要建立一支敢于探索、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能够把创新性的思维传递给学生,在关心学术发展的同时更关心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发现者和见证者。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适时更新、师生间的经验交流,这些“学子思、师生辩”的教育行为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觉醒与提高。
    2.注重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实验实训室、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学校科研的重要平台,也是育人的理想场所。兴趣是教育真正需要培养的东西,要让学生了解其自身的天赋、困难和才能,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们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根据个人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和课题研究,在设计实践中激发灵感、酝酿创新。一方面,学生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激励碰撞中博采众长,自由发展个性。而另一方面,校园活动的精品化和项目化能引导学生提升活动品位和文化素养,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养成,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尤其是具有丰富人文精神的标志性建筑能展现大学内在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气质。校园建筑应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反映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体现大学人的高尚品质和价值追求,使校园环境能够陶冶身心,涵养性格。完备和有效的学习设施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高校应注重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和科研设备。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建设阵地作用,为读者提供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阵地,为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三)保持校园文化的活力,造就创新的栖息地。
    1.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和创新激励机制。发展大学的创新型文化,必须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鼓励探索,尊重失败。学校应注重人文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独立性思维的能力,为学生打下终生学习的基础。在和谐宽松、敢于质疑的氛围里,学生从课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事实、数据和理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利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持一种观点,培养通过批判分析用一种理论来推翻另一种理论的能力。
    2.推进资源和人才流动的自由性。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关键要打破障碍,要有开放和兼容并包的胸襟。大学作为社会先进思想文化的阵地,必须及时地、广泛地进行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在开放的环境中探索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可能的选择。 (作者:崔畅丹)
    参考书目:
    1.韩明涛主编.大学文化建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8
    2.王冀生.大学理念在中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4.金吾伦.创新文化:意义与中国特色[J].新华文摘,2006.21 
    5.展涛.培养人才,要有多样化的模式[J].人民日报,2009.11.30
    6.刘长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J].中国教育报,2010.03.1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