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二元论哲学体系下朱熹教育思想研究 (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思问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综上论述,朱熹哲学世界观里面以“理”与“气”为根本概念,在此二元论哲学观的基础建立了庞大的朱子理学哲学体系。并且,在二元论的哲学基础之上,朱子对“心”与“性情”进行了深邃的哲学阐释。
    “心性之学”是儒家伦理道理、价值理想的理论基础,是宋明理人文精神的精髓之一,于是成了宋明理学的各派乃至每个人都在探讨的大问题。
    “心统性情”这个命题最初是由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的,张载依照孟子“尽心知性知天”的的理路,向内尽心,便能“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4】也就是说大化人的内心,而超越小我,识心见性。“心统性情”是他从心与性的发生过程的深层联系上说心性的和合。以张载的理解来看,心来统摄性情,这一点得到朱熹的赞成,但是朱熹则对“心统性情”做了更进一步的论述。朱熹结合了程颐的心有体用说和张载的“心统性情”论,把二者融突和合起来,补程颐“心体为性,心用为情”的论述不足,从而发展了整体逻辑系统的“心统性情”说。
    朱熹认为,“统”有二义:一是“兼”义,“心统性情,统犹兼也”【5】心不仅能够统缺性情,而且又能兼具性情,心是全体之大用;二是主宰之义,心就犹如统帅百万军队的将军,心是昏然底物。性是有此理论,情则是动处、行。朱熹由此追求宇宙本体和道统本体的统一。
    基于“理气”关系和“心统性情”的探讨和深思,在朱熹二元论哲学的基础上衍生出朱子教育思想。就理与气而言,气是表征,理是规律。所以知识的内涵就是我们要把握表征认识规律。诚如《大学》所言“格物而后致知”,人可以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思考探讨来达到认知。理的本源并不是一颗渺远的行星我们可望而不可即。“心统性情”则告诉我们理性可以节制无休止的欲望和狂放,通过心的统摄作用可以达到自律和至高的人生修养。这些都是在哲学的观念指导下人类对于教育最基本的认识,而正是这些基本的认识往往在我们无路可走之时给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这些教育元素是人们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把握,同时,也像一颗明灯照亮了后来者的道路。
    二、书院教育
    相比于不尽人意的仕途生涯,朱熹教书育人的一生却是无比勤勉殷勤的。他17中进士,至71岁病逝。在50多年的时间里,一边做官一边从事教育事业。22岁办同安县学。46岁时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50岁时创办江西康西郡学。54岁时创建武夷精舍。61岁时修复岳麓书院。66岁时被召为宁宗侍讲,12月修建竹林精舍。67岁时“归省墓,主教于郡之天宁山房,从游者甚重”。【6】
    朱熹有五十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弟子满天下,被列入《宋元学案》的就有三百多位。师徒代代相传,学术源流深远,是孔子之后无以伦比的伟大思想家。他以具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处处严格要修学生,他修身严谨,行动规范,为诸生楷模;他态度诚恳,是当时教育界的模范。他对学生耐心,热情,循循善诱,一生诲人不倦,学而不倦。他看到学生学业进步便由衷的高兴。因此朱熹是700年来少有的教书育人殷勤传教的大教育家。
    那么他伟大的教育实践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光辉呢?
    1、重视小学教育
    朱熹认为,从八岁至十五岁,为读小学时期。“人生八岁,则至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弟子,皆入小学,为教之以扫洒,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7】这段话旨在分析两个问题:一是受教育的范围,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子弟皆入小学似为普及小学教育。二是教育的内容:小学应以扫洒,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等教之。这些内容是对当时道德伦理规范的实践。由于小学生不知道其所以然,没有辨别能力,无法深入理解。因此,教育小学生扫洒、应对、进退之历必须特别谨慎,以免染上恶习。《朱子语类》有载:“圣人教小儿扫洒、应对,件件要谨某外家子侄未论其贤否如何,一出来便能齐整,缘是他家长上元初教诲得如此”【8】只有很小教其扫洒、应对,大了便不会养成坏习惯。所以要让儿童从小打下基础。
    另一个方面,从教育内容上讲,朱熹非常重视小学教育的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譬如,朱熹非常强调儿童除扫洒、进退之礼外还要“行有余力,颂诗读书,咏歌舞蹈”。【9】还有,他还强调要根据儿童特点,“授书书莫限于长短,但文理断处编便住,若文势未断者,虽多授数行亦无妨”。【10】这一点深符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是其具体表现之一。
    朱熹之所以如此重视小学教育。他认为,小学教育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大学教育,而且还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大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又是小学教育的深化,小学教育是打胚子模阶段,教育是很重要的,他说:“古者小学已自觉得小儿子,这里定已自是圣贤坯璞了,但未有至贤许多知见。乃其长也,令入大学,使之格物致知,长许多知见。”【11】小学打下一个圣贤的胚模,大学要在这上面加工,增长一些“知见”就可以了;反之,小学坯模打不好,那就很难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