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受培训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中英基础教育项目西北师范大学课题组特意组织了一次教师“参与式”教学培训。本次培训的地点是积石山县刘集中心小学,接受培训的教师是刘集中心小学和高李小学的全部教师(包括两所小学的校长),其中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教师,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运用“参与式”方法教学后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参与式”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参与式”教学打破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课题展开调查、访谈等,完成相应的任务离不开学生间的团结与合作。另外,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发明创作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培训中,我们发现每个教室里都有为宣传学生的作品而留出的空间,上面的作品类型多样。通过“参与式”教学挖掘了学生潜力,发展了智慧。 2.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平等地位得以体现,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育观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纳器”,而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逾越的鸿沟。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服务者。他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声音,走下讲台,给学生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贴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再也不怕回答错了问题挨批评。如此,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思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发展了他们的个性。“参与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在培训中教师们普遍认为,实施“参与式”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参与式”教学,学生们表现活跃,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而且涌现出许多具有专长的学生,在发挥专长的过程中,为学校营造出一股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4.关注弱势群体的声音,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损于教师的形象,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哪怕是在智力和身体方面有残缺的学生,他们每取得一点进步教师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参与式”教学为不同类型和不同能力的学生留有一定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体味到一种成就感。比如,教师在提问题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往往是一些容易回答的,即便是比较难的问题,当他们回答错或无法回答时,教师也给予引导和鼓励。如此,学生不觉得学习是一种压力,他们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不断取得进步。 5.“参与式”教学是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提高了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机遇。在培训中,教师对“参与式”教学深有体会,而且在许多方面都达成了共识。他们认为,教师观念的变化将会促进师生地位的转化,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朋友。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灌输式”方法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一堂成功的课,师生互动很重要,学生间的讨论也很必要,通过自己努力建构的知识将是牢固的。教师的职业生涯成了一个动态过程,教师不断自修、通过培训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单一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总之,“参与式”教学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契机。 二、教师运用“参与式”教学存在的困难 “参与式”教学在实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找出问题才能有效去解决问题。培训中,教师们认为在运用“参与式”方法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班额”问题严重制约着“参与式”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无法关注全体学生的声音。民族贫困地区,教学设施紧缺,“大班额”问题普遍存在。运用“参与式”教学,学生适当的讨论与合作非常必要,但是,拥挤的空间使他们无法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教师只能是单方面地去传授知识,无法倾听学生共同的声音。在小组讨论中,由于学生数量多,教师难以维持课堂纪律。 2.运用“参与式”方法教学后教师的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参与式”教学倡导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对“灌输式”教学的挑战和冲击。以前的教学,教师唱主角,他们完全可以在课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参与式”教学则要求教师避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这种建构是通过学生合作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去完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教学单元和时间比例,于是,大量的教学任务在课内无法完成。 3.教学用具短缺,学生的情境意识不够。学生所学科目,设计多方面的知识,有些是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的阅读去理解,而有些则需要学生对辅助仪器的感知去理解。在民族贫困地区,严重缺乏必要的教学用具。“参与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只凭借书本,学生无法拓宽思维,建构知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