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学校教育中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小学教育是一个由多学科组成的教学体系,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其他学科也同样存在,可是为什么州门把眼光总是投向语文教学呢?因为语文是“百科之母”这决定了语文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性、工具性和能力性的学科,还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色彩,关系着学生心灵塑造的教育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它肩负着传递民族文化传统,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要想学好语文,光靠语文教材和教师课堂上的讲授是不够的,必须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 而长期以来,新兴的素质教育仍然没得到重视,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学校办得好坏的最重要尺度还是每年的“中考”、“高考”,大多数学生语文试卷能考八九十分,而在社会生活中却缺乏交际能力,不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在生人面前往往脸红口呐,手足无措。这和我们提倡的所谓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刘国正指出的:“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本只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如是说。这也告诉我们,不要唯课本论,不要把课本当作教材的全部,如果老师只是把“例子”, (课本)讲解分析得再明晰透彻,却不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实际,不善于运用所学书本知识去指导实践,从实际生活中采掘大量鲜货的知识,不去做适量的“习题”,那么学生也不可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堂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如果忽略了向学生提供得到生动的直观机会的特定作业方法,教师尽是以语言的抽象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就会枯燥而令人生厌。在这种情形下,记忆力代替了思维力,而这种记忆力是通过机械地带强制性地背诵教科书的词句,人为的培养起来的。学生受到的教育只停留于观察事实,他要在发展自己思考力上不断得到锻炼。 所谓课外语文教育,也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外,由教师或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获取教科书以外的知识,发挥特长,增长才能。语文课外活动不仅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无法为课堂教学所替代的独立的教育活动。一般来说,语文课外活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课外语文学习活动,具有目的性,在时间上表现为某个特定的具体的课程;另一种是课外其他语文活动,指日常性的,社会性的语言文字运用活动。 素质教育体现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既是对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都得到良好的培养。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外语文教育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