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表情 风雨飘摇 据相关专家表示,保守估计,以各种名目活跃于今日中国的书院,至少要有五六百所之多。这些书院大多为古代延续至今,少数为今人新建。书院,作为历史名词和历史产物,要想参透其内核的精神,人们就还是要回到历史之中,若只是游客,走马观花也就足够了。但要想真正成为一位欣赏者,触摸其灵魂,了解书院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份“情怀”。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琅琅书声,青砖铺地,实木桌椅,圆柱花窗,古色古香的幽静院舍,这是人们印象中书院该有的表情。但可惜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太多的书院最终只将这种表情定格在了过去,比如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其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是当时著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之所。如同所有书院一样,在风雨飘摇中几经起落,终于在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迎来了足以使自己照亮一段历史的时刻。那一年,革职里居的顾宪成与志同道合者募集捐资,在书院原址重兴修复,并相继主持其间,聚众讲学,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会期各3日。在讲习之余,间或指陈时弊,裁量人物,锐意图新,自称“东林人”,引起朝野倾慕,以至于当时的海内学者都以东林为楷模,而东林学院也自然成为当时江南传播理学、讲学论典的重要场所。 不过,为时不久,在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由于阉党枉法祸兴,诏毁全国书院,东林首罹其难,书院被严旨全部拆毁,不许留存片瓦寸椽。东林讲学等人亦被斥为“东林党”而蒙遭迫害。直到崇祯即位,东林诸人才获昭雪,书院也随即得到修复。又经过了清代、民国和建国后的陆续修葺,东林书院终于复还旧观,楼台相接,林木掩映,花树繁茂,池塘相接,均显现明清时期布局形制与鼎盛时期风貌。 作为一席片壤,东林学者们所提倡的“实学以救世”“视天下为己任”的东林精神曾在很长一段时间绵延流传。顾宪成所撰写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也曾作为东林书院的标志而被广为传诵,现今依然悬于依庸堂内。然而,一座书院不仅无法拯救历史的命运,它甚至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左右。它所能做的,其实只不过是随着时代潮水的起伏兴盛或者衰败。当书院中慷慨激昂的文人们已经烟消云散,书院本身,也就成了茫茫岁月里一道固执而孤寂的影子罢了。 在说到书院在中国的复兴时,邓洪波教授表示,书院改制甫20年,有识之士如蔡元培、胡适及毛泽东等都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由现代学校的短处反观传统书院的长处,进而发起了20世纪第一次书院研究和书院实践运动。这次运动在抗日救亡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高潮,新创了张学良的萃升书院,梁漱溟、熊十力的勉仁书院,黄绍竑的天目书院,张君劢的学海书院等一批复兴民族文化的学术教育组织。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岳麓、白鹿洞等古代著名书院修复并开展活动,以及梁漱溟、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先生等创建中国文化书院,书院研究和实践活动才得以再次复兴。 文化表情书院复兴? 近年来,有不少曾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深刻印迹的书院已经开始高调重归公众视野。在各方的推动下,像贵州阳明精舍、山东万松浦书院和尼山圣源书院、陕西白鹿书院、天津北洋书院等也纷纷营建。那么,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书院将迎来又一轮复兴?千余年一路走来的书院在当下的复苏究竟应该以何种姿态?对于现今社会,它们又在发挥着怎样的效能呢? 其实,早在1997年,中国邮政就曾发行过中国古代书院邮票,一套4枚,将岳麓、白鹿洞、嵩阳、应天(即睢阳)推为北宋四大书院,这在当代中国也算是最具有广泛普及意义的一次书院宣传,实现了千年以来无数学者力不能及的文化推广理想。 那么,较之以往,对于当下很多地区都在重建书院的举动,人们又该如何来看待呢?对此,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尼山圣源书院院长牟钟鉴表示,现在各地书院的建设可以说是当前“国学热”的组成部分。书院是弘扬国学的一种形式,国学是书院教育的内容。进一步说,书院能够使国学不停留在一阵风式的暂时热度上,而为持久的研究、传承、弘扬搭建坚实平台。在培育国学人才、养成健全人格、改善社会风尚、传布民族文化上下工夫,它必将得到社会认可,而有光明前途。从深层说,国学的活跃、书院的兴起,也都是中华文化复兴和重建的表现。对此,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邓洪波则认为:“当前书院重建至少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传统书院以多种形式与名目复活并参与现代文化教育活动;二是书院营建者和主持者的身份也呈现多样化特征。 正如邓教授所说,现在的书院在文化推广和学术传承上已经有着越来越多的特色和时代特性。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曾经在杭州万松书院隆重举行的“万松书缘新春相亲会”。在这座已有400多年历史的书院中,曾演绎着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杭州同窗3年的绝美爱情故事。所以,虽然与传统书院的用途完全不符,但是这样的创新尝试也算是有理有据。 其实,在查阅著名书院的图片时就会发现,如今,书院很多时候都开始起到背景烘托作用。例如,与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书院合影就几乎成为了一件时尚之事,就连很多文化名人、学者,也喜欢在书院里留下自己的影像,比如清华大学的历史系教授秦晖,著有《我们台湾这些年》的青年作家廖信忠,曾经见证了中国摇滚乐兴盛之火的音乐人张楚、何勇,他们就都在岳麓书院里留下了经典的个人照片。 说到岳麓书院,这座历久弥新的文化之所可能要算是与现代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所千年学府。早在2004年,这里就曾经举办过中国期货市场“创新与发展”岳麓论坛这样具有新时代特征的讲座,在千年书院中,激辩讲学的盛况仿佛可以让人们瞥见旧日的时光,只不过,当年的学问早已换成了如今的热点。除此以外,这里还曾举办过“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的讲座,台湾佛教界领袖、著名高僧星云大师也曾应邀来到书院讲堂开坛设讲。就连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大陆时,也没有错过参观岳麓书院的机会。 说到书院的发展,万松浦书院前院长、著名作家似乎更有发言权。早在万松浦书院建立之初,时任院长的他就曾表达了对其前景的担忧,“书院立起易,千百年后仍立则大不易”。如今,当再次说到要使书院保持长久生命力最难的要点在于哪里时,张炜诚恳地表示:“书院的建设并不是盖几座楼、找几个人,再取个名字、买几本书放上就成的。书院在品质上要求很严格,坚持和维护它的纯正品质,这是最难的。我们既要承续传统,又不可强为,一切要量力而行,既要有所发挥又要坚守根本。在书院建设上不要有虚荣心,也不要怕别人说什么。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基础性工作,添砖加瓦而已,发出太大的宏愿,反而并不可信。我想,对于当代书院建设来说,只要方向对,慢一点反而会更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