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辛亥年,我们的阅读生活将新增这一项。大量的媒体将介入这个主题,呈现花样繁多的特刊、纪念刊和专号,辛亥百年史将被以不同的形式解读、呈现。关于那一年,那一代,那些人,我们有太多的书籍记录着、研究着、诠释着。阅读辛亥,是这一年我们很需要认真对待的事。关于辛亥革命的书,大致有这么几类。一为辛亥革命史著作;二为专题研究著作;三为辛亥人物传记;再就是辛亥当事人的口述或回忆录。 在辛亥史研究中,章开沅、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是绕不开的作品,是关于辛亥革命史最权威的著作,他们的组合也被称为是中国近代史学术研究中著名的“林章配”。同时,章开沅、罗福惠、严昌洪等几位选编的全八册的《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也是辛亥革命研究不可或缺的史料。此外,由中国史学会主编的全八册《辛亥革命》也是辛亥研究重要的参考资料。当然,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上,还有很多学者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如陈旭麓、李时岳、金冲及等等。 在辛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铺开,就形成辛亥专题研究,这一类的著作非常之多,是对辛亥革命纵深的延展,其中有些研究的细化程度让人意想不到。这类著作中,台湾学者张朋园的《立宪派与辛亥革命》,学者周锡瑞的《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沈渭滨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胡绳武、金冲及的《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严昌洪的《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国社会》等是此类著作中的佼佼者。 而种类最多的则是辛亥人物的传记和各种回忆录,需要专文才能介绍详尽。本文主要介绍几本近期出版的辛亥新书。 人大学者张鸣的新书《辛亥:摇晃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定价:29.80元)是打头阵的辛亥之书。辛亥革命前后,是一个摇晃的中国,1911年10月10日发生的武昌的枪声,实际上是一场没有准备好的革命,却给中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大变革。这场大变革,让历史中的大小角色纷纷登场,上演了一出近代史上难得的大戏,一众灿烂的群星崭露头角,让历史显得丰富和精彩。 张鸣用老辣笔法,追踪这场大变革所呈现的精彩历史画面,用历史学家独有的执着与认真,发掘历史最深处的真相。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不是一两本书能说清楚的。本书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 胡绳武、金冲及的《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胡绳武金冲及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定价:85.00元),选取了中国近代史上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这段历史转折期。深入研究探讨了从胜利的欢乐,到陷入一片黑暗后的失望和沮丧,再到奋起进行新的探索。 去年,国家图书馆出版了十卷本的《赵凤昌藏札》(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10月定价:7200.00元)。这套藏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有关辛亥革命前后政局的史料,这也是赵凤昌藏札中最早被关注、整理和利用的部分。1960年上海历史研究所编辑《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时,首次整理公布了赵凤昌藏札中涉及辛亥革命的部分。 赵凤昌藏札所收晚清及民国各界人物的书札众多,几乎涵盖了晚清民国各界大拿,长长的名单珍藏着多少尘封的珍贵资料。同时,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各色花笺素笺纸,以及当时著名人物的各种墨迹,不仅是珍贵的文献史料,也是有艺术价值的文物。 吴祖光之子吴欢利用强大的《赵凤昌藏札》,写了《民国诸葛赵凤昌与常州英杰》(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9月定价:39.00元),细细讲述赵凤昌与常州英杰在民国史和辛亥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主题研究辛亥革命不仅是一两个人主导的革命,在孙中山、袁世凯等民国元老背后,还有众多推手,其中,被学界普遍忽视的赵凤昌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还有赫连勃勃大王梅毅,他的《1911,革命与宿命》(九州出版社2011年1月)同样以一种客观的“现场感”纵观那段历史的诸多细节,带我们认识1911那一年,一场革命和一段宿命。同样关注这一年与那一场革命的还有作家伍立杨,他的《中国1911》(春风文艺出版社2011年1月)让文学介入历史,把那段历史描述得生动有味。当然,关于辛亥革命,有很多种今人的研究和解读方式,《革命到底是干吗?》(张永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1月)则是非常有问题的意识,鲜明地发出这样的疑问。还有一位辛亥报人喻血轮写的《绮情楼杂记》记录了很多民国八卦往事,也非常有看头。 辛亥年刚刚开始,已经有这么多本辛亥之书进入我们的阅读视野,相信今年的辛亥读物还将陆续面世,而形成很热闹的阅读潮流,成为今年书市的一道亮点,我们期待这轮阅读风来得更猛烈些。(绿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