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父母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狠心的父母。” 在“小升初”的论坛上,有一句话被家长们封为至理名言。“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狠心的父母。” “小学减负减负,在学校是快乐了,但把压力都转移到家长身上了。所以,我还不够狠心。”张静告诉记者,如果她狠心,她会让儿子再学一个乐器,现在壮壮周六上午没报任何班,就是心软想让壮壮睡一个懒觉。 她自言自语说,这样会不会害了孩子,因为现在小升初的竞争惨烈程度堪比高考。他们家属院里现在有两个孩子是六年级,每周末都在家长的带领下,奔赴各大重点中学参加自主考试。张静咨询过这两个家长,家长的意见是,对孩子一定不能心软。“有一个女孩从小学钢琴,小学全班成绩第一,据说这次人大附中、北大附中都有希望考上,她妈妈就告诉我,从小就要求孩子语文英语必须考满分,如果语文基础知识丢分了,回家就得挨打。她妈妈说真是狠狠打。”张静告诉记者,“我看那小女孩挺抑郁的,她妈妈也一再偷偷告诉我们虽然心疼姑娘,但是不发狠就没好的初中上,没好初中上就意味着以后上不了好大学。” 拼家长 “每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必须有一个父母做出巨大的牺牲。” 北京海淀区某重点中学的数学老师徐老师说,小升初的考试为什么那么惨烈,是因为它比拼的是家长的毅力和耐心。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很模糊,不懂什么前途啊,未来啊,家长就站出来把握孩子的未来。徐老师曾经遇见过一个学生家长,她哭着问老师为什么自己的儿子数学老那么差。“后来听说她天天熬夜让儿子背数学题,最后考上了一个初中。” 家长们比拼的是耐心、恒心。从儿子上小学后,张静就没有过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周五晚上下课去上英语,周六下午去上围棋和数学,周日游泳和英语。张静和丈夫需要奔赴在海淀的各个培训学校,把儿子送到班上,然后在车里一等就是两个小时。“你有机会去那些培训学校看看,门口都是车,都是两口子在车里等孩子,别管刮风下雪。”张静说,什么逛街啊,跟朋友吃饭啊,已经离她很远了。 家长们经常聚在校门口交流心得,哪的老师好,哪的班更有用,然后大家像跟风一样送孩子去学。“我们都很无奈,把时间都搭在孩子身上了,我还不算夸张,平时上班。据我所知,壮壮上围棋班的一个妈妈已经完全辞职了,这种为了孩子不工作的全职妈妈很多。他们经常组织去茶馆,研究孩子的学习情况。” 前不久张静的一个同事也给了她很大震动,“那是一对在外企上班的夫妇,平时两个人都忙,特别要强,一个月赚很多钱,孩子基本没怎么管,属于自由放养。后来小升初考试考到了一个特别差的中学;高考时,分数特别低,什么学校都没上成,在家复读呢。”她妈妈特后悔,告诉我说,其实一切的根源就在小学没好好抓紧,上了一个烂中学,现在家里那么多钱有什么用,换不回孩子的成绩了。她还说,“每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必须有一个父母做出巨大的牺牲。” 张静叹口气,上个月,张静的公司有意把她派到重庆三年,月薪翻倍,她断然拒绝了,她觉得在儿子和自己的前途面前,她选择儿子的前途。“如果我去了,谁管儿子,谁还能手把手监督他学习?给我100万我也不去。” 太堵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但是现在家长都喜欢把孩子往一条路上轰,太堵了。” 事实上,很多高中教育者都认为,高考存在一天,各个阶段择校就会一直这么激烈。徐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比喻:“这就像一条道路,你必须在终点前做一个分流。比如小升初就是让好孩子上好学校,一般的孩子上普通学校,是一个分流的过程;然后高中,然后大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但是现在家长都喜欢把孩子往一条路上轰,太堵了。” 当记者把徐老师的说法转达给张静时,她不认可,她觉得作为家长来说,就算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是最优秀的,也会报以很大期望值,她说养一个孩子很简单,但是培养一个孩子太难太难了。如果能重新来一次,她可能不会要孩子了。 因为,“现在的孩子简直比当初我的痛苦多了。”张静这个80后妈妈有太多的无奈:“90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小升初的统考就是数学、语文两门,当时真的很痛恨考试。现在取消了考试,改成了择优录取,而到底什么是‘优’?没有标准,反而逼着孩子们学更多。想想看,还是当时的统考更公平。” 壮壮听到“孩子”两个字,以为他妈妈想再要一个孩子,他背过身,偷偷告诉记者:“我可不想要一个小弟弟,我妈说光培养我就花了不下20万了,家里哪还有那么多钱,现在上学可贵了。”他像一个小大人一样撇着嘴,对于他来说,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马上就要结束,因为9点他必须上床睡觉,明天一早他还要爬起来上一天的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