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难教育的孩子”和“好教育的孩子”(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江苏高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近年来,江苏洋思中学办学思想之一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非常流行,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和听到“难教育的孩子”和“好教育的孩子”这个问题。“好教育的孩子”大家谈得少,而关于“难教育的孩子”却常常挂在嘴边。其实,“难教育的孩子”也就是原来的“差生”,现在叫“学困生”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一个难以解决的“惑”。 
    我认为,在一个优秀教师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学困生”。因为,没有永远不进步的学生。学困生不是不可雕的朽木,也不是永远无可救药。关键在于如何去面对这些学困生,如何去“解决”这些学困生。而我们一旦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了,我们就会如虎添翼,左右逢源。
    首先,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换位思考”,自己站在学困生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例如:课上多说一声“请回答”“请坐下”“你的问题回答得很好,比我预想的好多了”等等,这本身就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当学困生遇到了困难时,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当学困生发表了不同意见时,要虚心听取,客观评价;当学困生做错时,不挖苦,不讽刺,和他们一起讨论,启发寻找错因,直到弄懂为止。以教师的良好的情绪感染他们,使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心态。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室和几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墙上张贴“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在下边看齐不齐。完毕后,我下来看了看,其实不是特别整齐,可我还是说:“你们的眼比木匠的眼还厉害,很好,很整齐。”没想到这句话有了大效果,这些一贯被看不起的学生突然间有了自豪感,跟我的距离也一下子拉近了。 
    其次,了解是基础,尊重是前提,转变是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很少有成功的体验,考试失败多,作业错误多,屡屡的错误和失败,使他们灰心丧气,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差生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而且还要善于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教学中可挑一些“跳一跳”基本能“摘到果子”的问题给他们做。我在教学中,遇到回答不上问题的学生,从来就不让他们轻易地坐下。首先是老师启发他,最好能答上来。如果还是不行,我就让他指定一名学生替他回答,这样拉近了学生之间的感情。然后问他懂了没有。这还不算,我还要让学生自己再回答一遍,这次能回答上来才算真正学会。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难教育的孩子”有成就感,不能永远学不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