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民国老课本诞生70年后成话题 只能做课外读物?(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信息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归宿于“课外读物”?
    但是不是民国老课本就一定全面胜过甚至取代现行语文课本呢?也不尽然。
    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即公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任何一家出版社都可以编纂出版小学课本,新式的国文课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此后的五年里,仅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家,就出版了整整12套。
    在那样一个新旧交替,思想庞杂的时代,必然有大量的老课本携带了一些如今看来不合时宜的内容,比如民国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华民国初等小学用订正女子国文教科书》,虽然当年影响也颇大,而且前不久也有部分页面被网友贴在了网上,但似乎并没有像前面所述的那三套书那样火爆。这套书除了基本的识字教育,还包括孔子、孟母等传统思想故事,雨、雹、煤、炭等自然知识,还有一些诸如菜圃、烹饪等看似很“居家”的内容,而且也称得上图文并茂,但是,它的文字内容使用的并非白话文,而是浅易文言文,也许这是阻止它在今天重新扩大影响的原因之一吧。
    网上同时期的老课本还有一些,也有一些网友带着怀旧的心情整理出建国后各个年代的语文老课本来,有人在当当网售罄的《商务国语教科书》后留言:“看来看去,越是非功利性的教材,越能博得孩子喜欢,今天看来仍然毫不失色。”而更多的同时期课本,则似乎只引起了网友们的好奇与收藏的兴趣。
    在随机访谈中,年轻的父母们很现实地表示“与现在距离太远了,写做工种田、放羊采菱的生活,现在的城市小孩没有体验,写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孩子们也不太能感动。”“同样是灌输和教化,不如灌输孩子一些现代社会的行为规范。”“高考升学的方式不改,教学大纲不改,课本就不可能改。”因此,即使许多媒体和文化界人士呼吁“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从老课本中吸取营养”,即使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充分肯定这些老教材的重要价值,但大部分家长在喜爱之余,也只是选择把这些老课本作为课外读物来补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