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学探春做事 宝钗做人(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是全书的转折点。
    之前,秦可卿丧礼、大观园兴建、元妃省亲、海棠诗会,一场又一场重头戏,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热热闹闹,其实全都在演绎着末世繁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规律,从第五十六回开始,逐渐显现,“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俞平伯认为曹雪芹的完整本《红楼梦》是一百一十回,上下两分,下半部应从第五十六回开始,是有道理的。
    第五十六回写到,以老太太贾母为首的最高权力层,因王熙凤生病不能理事,贾府的家政不能出现权力真空,所以决定让“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后来,又加入了薛宝钗协助襄理,形成“三驾马车”的集体领导模式。李纨生性温良,不善理事,贾府实际上的管理使命是由探春和宝钗承担的。探钗两人的管理风格和处世特点,我把它归结为两句话:探春做事不做人;宝钗做人不做事。
    探春改革热情高,大刀阔斧实施大观园的新经济政策,重点是“兴利节用为纲”。她从赖大家园子“取经”归来,说:“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于是,也如法炮制,风风火火地在大观园里实行起来。按现今的说法,就是包产到户,责权利分明的责任承包制。
    探春的改革起初是得到另外“两驾马车”李纨和宝钗认同的。李纨说:“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们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宝钗也对这场改革寄予期望:“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
    探春的改革先拿自己的亲舅舅赵国基开刀,生生砍下二十两银子的丧葬费。后又驳回宝玉贾环贾兰们上学每人八两银子的点心纸笔费。这些举措使底下人刮目相看。最重要的是,探春自己清廉自守,以身垂范,把自己和姑娘们的头油脂粉钱也一笔勾销了。这点比起王熙凤徇私舞弊、贪赃敛钱的行径,有云泥之别。
    王熙凤在大观园的管理上,对底下人只是“使之以权”,并不考虑被使者的个人利益。探春则“权”“利”兼顾,让被使者通过改革获得个人利益的某种实惠,真正调动起下人的劳动积极性。因此,探春的改革政策甫一出台,个别婆子跃跃欲试。有人提出要个人承包:“那一片竹子单交给我,一年工夫,明年又是一片。除了家里吃的笋,一年还可交些钱粮。”还有人积极性更高:“那一片稻地交给我,一年这些顽的大小雀鸟的粮食不必动官中的钱粮。我可以交钱粮。”
    甚至连怡红院和蘅芜苑这两处从无“出利息之物”的处所,探春也有盘算,“因这两处花草多,玫瑰花、蔷薇、月季、宝柏、金银藤等花,干了可以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以换钱。”
    如此看来,依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出台的具体措施而言,探春的新经济政策应该是会有明显成效的。
    然而,探春姑娘泼辣有余,圆滑不足;想法很好,支持不够。她只顾兴利除弊,调动下人的积极性,却对大观园里复杂的人际关系,缺少周密精细的考虑,尤其是她忽略了来自贾母、王夫人等上层和前执政者王熙凤的支持。
    王熙凤对平儿说:“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我如今也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无奈一时也难宽放。二则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几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不及先时。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凤姐是何等样精明之人!她对形势看得透透的。她明知贾府家业实已成“脱底的棺材”,“再几年就都赔尽了”,却不愿去触犯老祖宗的利益,叫他们受了“委曲(屈)”。她的管理,说简单一点,其实就是表面上但凡“几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办,”背地里能捞就捞,能贪则贪。你贾探春如今不“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办,自行一套,那就是“骑上老虎”了!焉能不败?
    探春新官上任,整天忙前颠后,勉力维持着这个入不敷出四面透风的贾府,她的改革,成了一个人的战争,她注定走上了一条没有前途的改革之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