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学宫时代:古代中国人怎样考大学》序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指出:“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中国古代史》)孔子思想和儒学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自汉代“独尊儒术”以后,成为历代官方哲学,孔子被尊为“文宣王”、“王”和“万世师表”。孔子文化圈很早就辐射到了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历代学宫担负弘扬孔儒之学、承传中华民族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重任。学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伴随着古代学校制度的产生发展而不断演进。学宫一词最早见之于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它由田齐所创设,是战国时期唯一的高等学府,也是当时的教育与学术中心。它名师荟萃,百家争鸣,对繁荣当时的学术起了很大的作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因称孔庙为文庙、文宣王庙。唐以后,历代学宫就成了地方官学祭孔习礼之地。故旧称之为古代各府县的孔庙(文庙),成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是地方官学师生祭孔、奏乐、习礼之处。有些朝代史书称学宫为学舍、学堂,为“诸生诵论”之所。可见,学宫乃是地方官学的泛称,《汉书·何武传》、《三国志·魏·杜畿传》即有此类记载。尽管对于学宫的性质(是为地方官学,抑地方官学师生祭孔习礼之所?)仍有争议,但学宫担负承传孔儒文化、施行礼乐教化的职能,这一点上教育史界则是认同的。事实上,学宫(孔庙、文庙)已成为地方官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诸生祭孔尊孔、习礼修乐之所。
    在中国教育史著作中,对古代官学与私学、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的教育资源整理与论析评述的颇多,但对与地方官学关系密切的历代学宫,则没有认真研究,也没有专门著述。对于它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则缺乏系统的挖掘与整理,其有关论著更是寥若晨星了,这不能不是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司雁人近著《学宫时代》是一本开挖我国学宫文化资源、认真整理学宫遗珠的好书。它弥补了中国教育史研究之不足,在学术上具有拓宽犁深的意义。
    作者在书中搜集和整理出204座学宫(孔庙、文庙)及14处考棚(贡院)遗存资料,逐一叙述,史料翔实,内容丰富,述之有据,言之成理,反映了作者严谨治学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学宫时代》以学宫为载体,初步叙述了学宫发展的起落变化,揭示了中国古代官民崇尚教化,尊师重教、礼仪兴邦的德治风范,为我国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资借喻的思想文化资料;对弘扬民族精神、承传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加强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密切两岸人民的文化认同,也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学宫时代》图文并茂,融形制介绍与人物评析于一体,文字通俗易懂,可读性强,适应广泛的读者群体。
    自然,整理学宫文化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深入全面地整理与挖掘学宫文化,仍然有更广阔的空间。全国有不少突出的学宫典型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整理。学宫的性质、定位、特点及其与书院学校的内在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作为一家之言的《学宫时代》,已为深入全面研究学宫文化打下了基础,作了良好的开端。它不失为一部开拓性的教育史、文化史著作,有功士林,裨益学界,将会激发人们研究学宫文化和国学的兴趣,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推动对学宫文化的整理研究,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塑造健全人格。我对这项新成果表示高兴和祝贺之余,爰乐为之序,如是云云。
    所属图书:《学宫时代:古代中国人怎样考大学》  
    陈汉才(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原教育系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