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接连收到两份沉甸甸的“赠礼”:上海市中小学英语教学资深教研员朱浦的三卷本《与英语新课程同行》和刚从光明中学校长岗位上荣退的特级语文教师柳泽泉的两册《柳泽泉教育教学文选》。淡淡的油墨香味,深深的专业情结,激起我强烈的阅读欲望。 著书立说,历来就是教师从教的一种境界,也是专业发展的一大收获,更是教育传承的理想载体。一位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研究的教研员,总想把身临其境的微妙心得做成一种概览式的“大片”,让人批注;一位从教40年的老校长,总想把从教心得写成一种浓缩化的“经典”,留点什么。这不是自娱自乐,力透纸背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教师著书立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华民族文化汲取与开拓的一种“接力”。 著书立说,倡导的是科学态度,推崇的是钻研风尚,激发的是岗位成才。三尺讲台蕴含万千风云,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用科学眼光做与为饭碗做,结果是大不相同的。著书立说是一种教师综合素质的典型性反映,也是站好讲台、赢得声誉的提高型出路。教有所得,得有所钻,钻有所获,获有所著,这正是教师良性发展科学循环的一种“接力”。 著书立说,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个人行为,但从深远看,这是集体财富的累积。朱浦老师对英语教学的见解入木三分,柳泽泉校长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棋高一着,他们将这些渗透血汗的智慧结晶呈现出来,使个人的多年积累成为更多年轻教师的财富,这也正是教育教学经验从个体转向集体的一种“接力”。 当教师著书立说成为一种追求,教育的“接力棒”效应是可期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