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对基础教育来讲,实行教育公平、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最最重要的任务,而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育投入再多,也只能打水漂。因此,在国家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要抓紧教师队伍的建设,尽快提高教师的质量。对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就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现有教师队伍存在不足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必须把教育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优先发展就要有举措。加大教育投入,实行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免费、扩大高中阶段的教育、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实施高等教育211工程、985工程等都是重要的举措。 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的状况是怎样呢?应该说,全国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绝大多数是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坚持在教育第一线,培养着大批人才,其中不乏许多称得上是教育家的优秀教师。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教师队伍还处在数量缺、水平低、观念旧的状态。 数量缺目前,我国小学学龄人口下降,但城市中小学班额太大,按照小学班额以25-30人为宜的标准,则城市小学教师仍需补充;农村小学很分散,农村小学老师的现有编制非常紧张,小学教师缺口大;初中教师基本上满足需要,但学历层次有待提高,学科结构也不合理;高中教师则缺口较大,今后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教师会更加紧缺。 水平低虽然小学和初中教师基本上达到学历要求,但总体上水平还不高;高中教师还有一部分没有达到学历要求。特别是一些教师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当前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质量堪忧。有些教师缺乏应有的思想品德,不能为人师表。 观念旧不少教师缺乏还停留在“应试教育”、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上。有些教师缺乏应有的爱心,不能正确对待学生,在教学上只相信老经验,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课改的要求。 从师范教育来讲,由于取消了中等师范学校,许多师范院校转型,使师范教育的资源大量流失。自从中师取消以后,师专却只能招收高考第三批录取的新生,质量远不如前。再加上师专的专业和课程不能适应小学的要求,小学教师的质量也有所下降。 师范生免费教育这项重大的政策举措,向全社会表明: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国家重视师范教育,政府要用政策来吸引优秀青年上师范、当教师、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如果有免费教育,会有不少贫困家庭的优秀青年会报考师范。历史上许多事实也说明了这项政策的有效性。 免费师范生教育需要稳妥的制度设计 要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确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进行细致的制度设计。我想可以从招生、培养、毕业工作安排三个方面来设计。 招生制度有些同志担忧,在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优秀青年能不能来报考师范教育?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大力宣传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让广大青年知道这个政策举措及其意义,鼓励优秀青年报考师范。现在有一种悖论: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遇到好老师,但又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老师;学校老师不愿意自己好学生报考师范。这恐怕也还是因为教师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的原故。因此,政府要改善教师的待遇,社会要形成尊师的氛围。 其次,或者更重要的要进行制度设计。我建议采取以下政策:第一,提前招生。第二,师范生扩大保送名额。第三,招生名额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将来回得去,留得住。 培养制度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由于强调学术性,忽视师范教育的特点,师范毕业生首先在思想上不愿意当教师,在业务能力上也缺乏职业训练。因此,免费师范生应该用新的模式来培养他们。一进师范学校的校门就应该让他们接触中小学校,接触孩子,进行专业思想的教育。要加强教育实习。教师要能教书育人,要能帮助学生学习,矫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教育实习也非常重要。当然,学科知识也非常重要,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掌握传授知识的艺术。教师只有课上得好,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因此,要将学术性和师范性有效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教师。 就业制度免费师范生在入校的时候应该签订合约。政府提供学杂费,学生毕业以后有义务到政府指定的地区去从教若干年。如果违约要负法律责任,而且要作为诚信记录在案。这种诚信记录会影响他到其他单位的就业。 我们鼓励师范生终身从教,但从政策上要宽容。服务年限应有所要求,时间短了,失去了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意义;时间长了,有些青年会有顾虑,也不便于青年的转业。政策的宽严要适度。我相信,只要进来了,会有一部分人热爱教师的职业,会留下来终身献给教育事业。 进修学习制度青年总是希望上进的,因此要给他们的发展提供机会。如从教三年以后就可以进修半年或若干月;中西部地区的老师可以到东部优质学校挂职进修;允许报考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出国进修考察等等。青年有了发展的机会,他们就会更加热爱教育工作,就会不断学习钻研,提高教育质量,将来成为一名教育家。 作者: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