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来自全国130多所MBA院校的MBA教育工作者齐聚上海交大,探讨同一个话题——MBA课程改革与创新。近两年,包括清华、复旦、中欧、人大等国内多家知名商学院在内的多家MBA院校纷纷进行课程改革,意在使目前的MBA课程之间体系关联性更强,同时针对生源变化的特点,增强软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此外,也体现出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 应学员和市场之变而改 论及人大商学院MBA项目教学方案改革的背景时,院长伊志宏曾介绍,MBA教育之初,侧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所以相对缺失系统的管理理论学习。后来,美国部分院校在总结MBA的教育成果后,开始了系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但从当前全世界管理教育的情况来看,课程又过于理论化。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矫枉过正,理论替代了大量案例和经验教学;另一个原因是一些“三门教师”导致的。教师是在完成了从小学校门到大学校门之间的递进性学习后进入课堂的,缺乏实践工作环节。 同时,国内学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促使商学院做出配套的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兼MBA项目主任余明阳认为,“随着专业学位比例的上升,中国MBA学员的低龄化也成为趋势。其学科背景也越来越多元,必须针对这一人群设计MBA培养方案,方能保证他们在市场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借鉴国外商学院经验 “2006年、2007年是国外商学院反思MBA教育的高潮。清华的课改方案借鉴了耶鲁、哈佛、斯坦福,很容易找到这3所商学院的影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MBA中心主任赵贞说。而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也表示,2006年秋,耶鲁管理学院推动全新的MBA课程,强调多学科的整合性,取消原来的职能性课程,代之以围绕利益相关者跨学科的新课程。2007年秋季学期,斯坦福商学院开始实施新的MBA课程,强调软技能、全球化。2008年,哈佛商学院建院100周年之际,用全年时间进行系统反思。其他一些美国商学院也在尝试MBA课改。 ■ 如何改 体系性、实践性显著增强 近日,赵贞参加了MBA课程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她坦言在听完其他院校的课改介绍后,“清华课改方案对我们造成的压力最大,其他院校大多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点的调整,而清华则是拥有完整体系的、面的改革。” 但商学院在课程改革上还是体现出很多共性。业内人士称,在这轮变革中,“体系性”、“实践性”增强是显著特点。在相对系统的教学体系中,如何把科目更好地整合,增强软技能、基础课程、职业导向类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各课程前后的衔接是关键。比如在一些学院旧教学体系下,课程多按必修课、选修课区分,现在国内商学院变革中共通的一点就是将教学体系分成软技能、工具类、职业类等不同的分类。 国际化一再被提起 赵贞说,对外经贸大学的课程调整一直意在加强自身特色,即国际化和专业化,“今年新推出英文MBA项目,是由中国学生组成的全英文授课项目,此外与留学生MBA联合培养的全英文项目今年也全面推开。” 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院长布莱尔·谢帕德也探讨了商学院如何参与到全球化的浪潮中。但目前商学院在单一地点办学,教授的研究和眼光也被区域化、本土化。“作为培养下一代领导人的教育机构,商学院需要有全球眼光,其中最重要的是教授要有全球眼光”,布莱尔说。 变革需要管理支持 “有好的课程设置,还需要好的课程运作,除了变革,我们还有很细的管理,为MBA学生提供一个终身难忘的学习体验和职业提升平台”,在研讨会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强调了课程变革背后管理的重要性。他表示,中欧MBA课程设置的变革,经历了四个阶段,从第一阶段模仿国际一流商学院课程;第二阶段根据企业需求,强化营销、运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第三阶段,加强创业学、领导力;第四阶段课程模块整合、培养企业家精神、增强灵活性和软技能培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