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素质与应试教育的博弈 武汉科学课陷入分合之争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刚开学,武汉市东湖中学高一新生小磊(化名)领到三本新书——由武汉市教科委编写的数学、物理、化学衔接读本。手捧每本数十页的材料,小磊心里犯了嘀咕,“既然有这个,初中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呢?” 
    今年秋,武汉全市高中学校启用高中数学、物理、化学衔接读本,内容是按高中课程的需要将初中科学课涉及的理化和数学知识分科进行整合归纳。 
    这三本衔接读本是武汉市科学课改革的产物。谈及此项改革,很多人都使用了“步履艰难”一词。4年前,武汉开始尝试科学课程改革,将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门学科合一。4年后,在一片争议声、喊停声中,武汉多数学校开始分科教学。 
    “实际上,主管部门对各校分科教学方式早已默认,这其实意味着在我市已推行4年的科学课已名存实亡。”武汉教育局一位官员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四年课改 科学课“合久必分” 
    “往年这时都已经开始给新生上高一新课,而今年,学校只能给他们补课”,东湖中学程启明老师介绍,与湖北省其他地区的初中教材不一样,武汉市用的是综合的科学课教材。由于知识不系统,进入高中后,学校不得不对武汉市的学生单独补课。 
    2004年9月,武汉市从初一年级开设科学课,将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合四为一。开设的初衷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他们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地思考,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分数而学习”。 
    但因师资力量、教材编排等问题,学校和学生都不适应这个新的综合课程,许多学校暗自进行分科教学。 
    2007年6月,武汉科学课首次中考,不少考生和教师发现,科学卷“拼盘”味道浓厚,需要考生用跨领域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题题量不大,不少知识点甚至只有在老版教材中才能找到。 
    拼盘式的模式、科学教材以外的知识点等,让“分合之争”一时成为舆论焦点,也引发了家长的质疑:既然是“拼盘”考试,干脆回到原来的分科教学,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地分科,增加学生、家长负担? 
    2008年的中考,科学试卷再次以“拼盘”形式出现,并注重单一学科内综合的试题,这让不少学校更加坚定了分科教学的方向。武汉市七十一中学初三的一位姓贺的同学证实,事实上,学校初二开始就对科学课实行了分科教学。 
    记者多方调查发现,今秋开学,武汉市大部分初中课表上,科学课程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年前的教法——初一上生物、地理,初二上物理、化学,初三将这四门课程全部开齐。 
    精彩的课堂 无奈的考场 
    “课堂内容特别精彩,老师做的实验很有趣”,回忆起自己七年级的科学课,武汉卓刀泉中学初三的学生张茜印象深刻。她记得有一次,老师在班上做铁燃烧的演示实验,大家都好奇地想看个究竟。在她和不少同学心中,科学课已是除体育外,最轻松最有趣的课了。 
    与张茜有类似感受的同学不在少数。2006年7月至10月,四川省教科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室对成都、雅安、乐山、阿坝、巴中、凉山、资阳等7个市州进行了一次科学课教育现状调查,高达81.9%的学生喜欢科学课,51.3%的学生对科学课“很感兴趣”。 
    “说实话,相比较现在略为枯燥的课堂,我更喜欢以前活泼的科学课堂。”张茜的同班同学郭明震说,“但是现在初三了,有一定的升学压力,还是希望自己的知识能够系统深入一些。” 
    以前科学课是一门课的时候,郭明震就在外面的培训机构“开小灶”,上物理和化学的补习班。“老师讲的东西不深入,很多同学都在外面补课。”郭明震回忆说。 
    武汉一家培优机构中学教务部负责人的话印证了郭明震的说法。他介绍说,自从武汉市实行科学课以来,在此培优物理和化学的初中学生人数翻了一番。以往,初中培优最多的学科是英语和数学,而现在,物理和化学培优人数超过了前者。 
    武昌的一位学生家长张先生说,他主张分科教学,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谁也输不起,他担心孩子高考吃亏。 
    张先生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去年11月,武汉市一所重点中学高一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门学科总成绩中,来自武汉市的学生,分数普遍不如来自外地的学生。而往年,总分排名前100名的学生中,外地生超不过半数。 
    分科教学赢得了多数老师的欢迎。武汉一所中学的科学课老师在个人博客文章《分科教学给我带来的快乐》中写道,分科教学后,教师的工作量比起以前少得多,分科教学给教师提供了平台,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仓促上马 科学课成了“皇帝的新装”? 
    科学课改革的初衷是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在现实中却困难重重。 
    2005年初,在武汉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民盟武汉市委副主委、武汉中学原副校长邵树人提出停止科学课。他认为,科学课的设立让大部分学校措手不及,师资力量跟不上、教学设备与课程要求极不配套、教材适用及研究不到位,如不及时弥补,会对初中教育造成伤害。 
    3年前的问题,而今依然没有改变。 
    专业的科学老师寥寥无几。武汉市卓刀泉中学的校长许学武介绍,中学的科学教师,往往由原来的物理、化学教师转行经过短时间的速成培训担任。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全面,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材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武汉东湖中学的程老师介绍,武汉市的科学课教材,重视学生对真理探究的过程,教材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将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但由于教材涉及的知识跨度比较大,都不深入,难以和高考的应试教育要求接轨。所以,到了高中,学生又不得不补课。结果,武汉许多初中又重新启用旧版的分科教材。使用《科学》教材的学校,也重新组织老师对《科学》教材进行了修补,以方便分科教学。 
    还有实验室的问题。科学课的实践性要求大量的实验,一个实验常常涉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这对学校的实验设备提出了很高要求。一堂科学课,被分成3队的学生穿梭在化学、物理和生物实验室间,途中耗时达15分钟,而这只为完成一次完整的实验。这是流传在武汉科学课教师中的一个真实的笑话。耐人寻味的是,科学课在武汉推行到第四年,至今仍没有一个学校拥有完整的综合类实验室。 
    科学课的开设情况令不少家长颇有微词,一位家长在网上发帖质疑,在科学的外衣下,教材不科学、教学是分科、考试是拼盘、高中不满意、孩子负担大,为何不扯下这层“皇帝的新装”? 
    科学课改革路在何方 
    自2001年秋季起,全国课改实验区陆续开设了科学课。然而在实践中,却障碍重重。北京市海淀区是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之一。起初,有9所学校开设了科学课,如今已屈指可数。 
    “目前,升学率与老师、学校利益息息相关。中考科学课怎么考,老师就怎么教。”武汉市教科院专家指出,实际上,中高考是科学课一座绕不开的山。 
    这名专家表示,从开设至今,科学课在武汉走得异常艰难。其实,对于这门新兴学科,一些老师、专家持欢迎态度,因为它的初衷非常好。但是,反对之声如此之大和长久,证实它的开设还缺乏应有的条件。 
    武汉市一所中学的黄校长认为,“不管我们如何痛恨这座山,这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但是,哪家父母不望子成龙?黄校长表示,只要“龙”的标准是单一的,成“龙”的渠道就是单一的。要真正解决中国教育之痛,解开高考死结,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高中课改,使其与初中课改“挂钩”,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龙生九子,各有作为。也只有这样,科学课的教育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武汉市教育局有关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科学课存在着师资、教材及初高中衔接等问题,该局正在调查和分析现状及原因,相关改进措施将逐步出台,但“不可能走回头路”。 (记者 雷宇 通讯员 袁于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