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天道有情,不可言说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龙泉之声 佚名 参加讨论

    
    道,是个神秘的东西,是无法用言语展示的。《缨珞经》上有句话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也说明真正的大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道”毕竟是存在的,圣人的责任是告诉你有这个东西,但能不能得道,就看你心领神会的天分了。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庄子说,“道”是有情的,这个“情”不是人间的私情,是无分别的大爱;“道”还是有信的,是实实在在的存在,“道”之外的存在都靠不住,今天生了,或许明天就灭了,只有“道”的存在才是可信的,因为它不生也不灭,是永恒的。
    “道”还有个特点是无为。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人们越忙乎,越有成就,离“道”就越远。“道”的作用大得很,但它却又是没有形状的,谁如果哪天告诉你“道”是个什么样子,那一定不是真“道”。
    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道”是可以传的,但却又不能受,什么意思呢?“道”在每个人心中,老师是不可能给你“道”的,他给你的是他成道的经验。
    “道”是可以得到的,它就在我们心中,但却看不见,看见了就不是“道”了。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道”本来就存在,自有本性,没有天地的时候它就存在着,自古就有,天地鬼神也都是由“道”所生。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看来我们所接触到的所有东西都是离不开“道”的,而且都为“道”所造。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道”比太极还早,但它也没有认为自己有多高;在六合之下也没有觉得自己有多深;在天地出现之前就存在着,也不觉得自己久远;比上古还长,也不觉得自己长寿。
    我们所谓修道,其实就是学习“道”的品质。“道”从不关注自己,甚至不知自己的存在。“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道”从不显示自己,连个影子都不给你看。“道”本性空灵,一尘不染,却又包容一切。如果你做到了这些,你就得道了,你就可以与天地永存,与日月同辉。
    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
    现在庄子怕你不信他的话是真的,于是就列举出一些得道的人让你看。他说,豨韦氏得道,就可以从容地立于天地之间,成为人类的最初的皇上;伏羲氏得道,就可以与元气相合,大开智慧,画八卦以显示自然之理。
    维斗得之,终古不忒;
    维斗就是指北斗星,是由七颗主要的星星组成,形状像古人所说的斗,像现代人所说的勺。北斗星在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所指的方向也不同,春天指东方,夏天指南方,秋天指西方,冬天指北方。由于北斗星得道了,这种规律从来就没有错过。
    日月得之,终古不息;
    日月得道了,它们的光芒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或者说,日月是顺应“道”的本性在运动,就可以经久不息。
    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
    堪坏得道了,他就可以永远做昆仑山的山神;冯夷得道了,就成了管理各大河流的水神;肩吾得道了,就可以永远住守泰山。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
    所有中华儿女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这其中,炎就是指炎帝,黄就是指黄帝。据说有人考证,炎帝、黄帝都出生于现河南洛阳的同一个村庄,他们在那里建立了最初的国家雏形,并认为他们生活的地方是地球的最中心,有了这种理念,我们的国家才一直被称为“中国”的。后来,炎帝与黄帝出现了分化对立,但炎帝的势力远不及黄帝,于是,炎帝就先后带领自己的部落迁徙到现在的山东、江西、湖南等地。有传说记载,黄帝老年得道,有飞龙从天上来到人间,接走了黄帝。这里,庄子也说,黄帝得道了,他就能够登天入云,遨游天际。
    颛顼得之,以处玄宫;
    颛顼也是古时的一位得道的帝王,他住在玄宫里,无为而治,天下太平。
    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
    禺强得道了,就成为了镇守北极的神仙;西王母得道了,就可以永守少广山,不知道什么时间开始的,也不知道什么时间结束。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彭祖是有文字记载的老寿星,他活了八百岁,是尧帝时候的人。当然他现在是活着还是死了,是上天了还是入地了就不得而知了。庄子说,彭祖得道,他出生于虞舜时期,到春秋五霸时还活着。
    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傅说是殷商时代的一个贤臣,后来被殷高宗武丁任用为宰相,把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他死后骑着东维、箕尾这两颗星星就上了天,也与其他星星一样,永远发光。
    庄子告诉我们什么是“道”,“道”有什么特质,“得道”了又会怎么样。但庄子自己也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意思是“道”不可能被听到,“道”不可能被看到,“道”也不可能被言说,否则就不是“道”了。
    作者:熊华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