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提出的“民贵”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一种光辉的思想。在过去,它只能是一种理想——空想。那么,使“民贵”避免空想成为现实的途径何在?回答是,关键是公民能够“以自己为本”,而公民“以自己为本”的前提是公民对关系到自己命运的社会事务的积极参与,因此公民的“参与”意识是重要的现代道德意识。孟子的“民贵”思想是其仁政的核心内容。在孟子那里“民贵”有真诚的一面,也有历史进步的一面。但是,这种“民贵”思想并没有现实依据,从本质上说,是为“国君”者谋求天下的一种策略,事实是“君贵民轻”,民不是权利主体,其主体性被异化了。原因在于劳动人民不是权力主体,其权利主体的地位失去了现实的保证。这一思想的现代价值在于为我们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建立人道民主的关系提供了思想资源。现代民主政治即宪政使真正意义上的“民贵”即真正把人作为目的成为可能。实现宪政的价值关键是公民参与。公民参与能够激活孟子的“民贵”思想,使其具有现实的生命力。 (摘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作者杨秀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