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也“闯关” 讲座一波三折的播出命运,恰恰“自证”了易理。 到主讲《易经的奥秘》时,曾仕强在“百家讲坛”已是“三进宫”。 而他为广大观众所知晓,缘于北京奥运会期间播出的《胡雪岩的启示》,他对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深刻剖析,即使在赛事热点频出的情况下,依然取得很高收视率。 其实,曾仕强第一次走上“百家讲坛”,是2007年《我读经典》系列讲座。“百家讲坛”执行主编王咏琴回忆说:“曾教授的《易经与人生》是系列讲座的压轴,播出后网上反响强烈。当时我们就想把《易经》搬上‘百家讲坛’,可碍于当时各种条件尚不成熟,没能如愿。” 但是,曾仕强借此成为第一位登上“百家讲坛”的台湾学者。有人戏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第一个拉肚子的人。”“百家讲坛”一位工作人员说,第一位台湾学者的“登坛”过程,其中的周折,可以写一部小说。 登坛尚且不易,讲《易经》更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王咏琴说:“这主要由于社会的长期误解,以为《易经》是一部算命的书、是封建迷信。我们三次打报告为《易经》正名: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强调‘盛世读《易经》’,在社教中心主任张宁、教育专题部副主任魏淑清等多位领导的支持下,节目获得批准。” 三个月紧张制作,反复磋商讲授内容,克服以前从没遇到过的技术难点,譬如阴爻与阳爻的爻线,要一条条地仔细画出。后期制作时,为六十四卦的象数排列顺序,节目组内还“非常较真”地发生过争吵,直到把曾仕强的学生李志峰请来“断案”,过了一道坎又一道坎。 有过焦急、沮丧的时候,如果“胎死腹中”,不仅影响到节目组人员的“口粮”,更无法“摆平”的是为之付出的精力、心血,和与这部宝典培育起来的认同和情感。这期间,曾仕强曾亲自到机房看样片,纠正一些图解上的误差,当听说节目播出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时,老人家却很淡然,劝慰大家:“不要着急。《易经》 2009年一定播出!”他甚至断言:“十一”播出就好。 王咏琴心中却暗暗叫苦:“‘十一’是国庆60周年,红色经典讲座是春节就确定的。看来老先生一厢情愿了。”偏偏天缘得便,“国庆”七天长假,红色经典讲座几经调整最后编辑成5集。从10月6日起,播出《易经的奥秘》,不过只播出了前5集,据说是“投石问路,看看反应如何?” 没想到,仅仅5集的节目,竟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百家讲坛”的电话几乎被打爆,许多人都反映“不过瘾”:没讲卦象就没有清晰解释“易经的奥秘”,希望能继续播出。 节目组再次将报告呈送主管领导,请示“15集连播”问题。但直到那个周五下班时间,还没有任何回音。这就是说,如果周一前没有局领导“拍板”,就意味着“没戏”,《易经的奥秘》就有可能搁置到2010年。 没想到,星期一早晨刚上班,电话通知来了:15集获准连播。如果说生命中有“大喜悦”,那就是节目组全体成员当时共同的心态。大家相互报喜、祝贺,就连主管内务的老吴,也用手机短信将“好消息”接二连三地通知出去。 2009年11月9日,“全本”《易经的奥秘》在‘百家讲坛’播出。社会反响强烈,相关书籍和光盘一度脱销,该系列节目还受到宣传主管部门好评。 王咏琴曾经执导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在那一波“国学热”中创造了收视率新高,她没有想到《易经的奥秘》收视率“居然超过于丹”;其次栏目组的几位编导,如今不仅画卦“倍儿溜”,而且从《易经》中汲取智慧,懂得了“外圆内方”才能和谐相处;懂得了“明象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谈起《易经的奥秘》一波三折的播出过程:曾仕强也发出感慨:“公道自在人心,这是天人合一的结果”,正如孔子所言“时也,命也”。他认为,如果时间没到就讲《易经》“会有麻烦”。所以,透过《胡雪岩的启示》来讲《易经》,胡雪岩的功败垂成,处处体现着易经的道理。2009年播出《易经的奥秘》是“水到渠成”,“势所必然”。他始终坚信《易经》节目能够播出,因为“中国需要《易经》”。 《易经》毕竟与我们睽违太久,一百年来,它行进在它自己的坎卦——艮卦上。而“否极泰来”正是《易经》所揭示的天地万物的发展规律,《易经》以自身的命运证实了这一阐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