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四种境界(3)
孔子问礼老子图(选自明代《圣迹图》) 胡塞尔 审美境界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的境界”。“审美的境界”之所以“最高”,是因为审美意识完全超越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而进入了主客融为一体的领域。 第一,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审美意识不再像在认识关系中那样把对象预先假定为与我对立的、外在的独立自在之物,通过认识活动(通常所谓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到对象“是什么”。“审美意识”乃是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所谓对象、个别事物之存在本身“是什么”,已经不再滞留在人的考虑和意识之中。对立物消逝了,自我得到了充分的自由。黑格尔在《美学》中说:“从理论的关系方面看,客体(按指审美意识中的客体——引者)不是仅仅作为存在着的个别对象,其主体性概念外在于其客观性,并在其特殊现实性中按不同方向消散为外在的关系;美的对象让它专有的概念作为实现了的东西而显现于其存在中,并在它自身中显示主体的统一性和生动性。这样,对象就从外向返回到自身,从而消除了对它物的依存性,并且对于观照(Batrachtung)而言,它的不自由的有限就转变为自由的无限性”。黑格尔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审美意识中,对象不再像在“求知境界”中那样“仅仅作为存在着的个别对象”而与“主体性概念”处于外在关系中;审美意识乃是让概念显现于客观存在之中,主客统一而具有生动性,审美对象不再依存于外在之物,而由有限变为无限,由不自由变为自由。另外,黑格尔认为,审美意识中的“自我”(DasIch)不再只是感知事物和用“抽象思维”去“分解”事物,“自我本身在客体中成为具体的了,因为自我自为地造成了概念与现实性的统一,造成了一直被割裂了的我与对象两抽象片面的具体结合。” 第二,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在审美中,欲念消退了”;对象作为“有用的手段”这种“异己的目的”关系也“消失了”;那种“单纯应该”的“有限关系”也“消失了”。“由于这些,美的关照(die Betrachung desSch?nen)就具有自由的性质,它允许对象作为自身自由的和无限的东西,而不是作为有用于有限需要和意图而满足占有意志和功利心的东西”。总之,在黑格尔看来,美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黑格尔由此而把美—艺术列入人生旅程中超越有限之后的无限领域。我个人认为,人生以“审美境界”为最高境界这一观点,应已在黑格尔的以上论述中得到了充分的说明。但黑格尔把无限的领域又分成了艺术、宗教和哲学三个高低不同的层次,并以哲学所讲的超时间、超感性的“纯概念”为最高层次,实际上也就是以达到“纯概念”领域为人生最高境界。我在《哲学之美》等几篇论文中已对黑格尔的“纯概念”说表示了不同意见,这里不再重述。其实,席勒也持审美为最高境界的观点。席勒认为,单纯的“感性冲动”让人受感性物欲的“限制”,单纯的“理性冲动”让人受理性法则(例如作为道德法则的义务)的“限制”,两者皆使人不自由,人性的完满实现在于超越二者的“限制”,以达到“无限”,这才是最高的自由,席勒称之为“游戏冲动”,即“审美意识”。故只有“审美的人”、“游戏着的人”,才是获得最高自由的人,“完全的人”。席勒再明显不过地把“审美境界”看作是人生最高境界! 由于审美意识源于主客的融合为一,故随着“自我”由“原始的主客融合”(我借用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术语又称之为“原始的天人合一”或“前主客二分的天人合一”)经过“主客二分”到高级的“主客融合”(我又称之为“高级的天人合一”或“后主客二分的天人合一”)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审美境界”也有高低层次之分。黑格尔说:“正是单纯沉浸在自然中的无精神性的和彻底摆脱自然束缚的精神性之间的中间状态”,形成为“与散文式的理解力相对立的诗和艺术的立场”。所谓“单纯沉浸在自然中的无精神性”状态,就是指我上述的“原始天人合一”状态;所谓“彻底摆脱自然束缚的精神性”状态,就是指“主客二分”状态。黑格尔认为“诗和艺术立场”,即审美意识,在人生旅程中,最初发生于由“原始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的“中间状态”。这是“审美境界”的最初阶段。平常所谓“人天生都是诗人”,其实就是指的这种低层次的“审美境界”。真正的诗人都是达到“主客二分”、有自我意识的人,但他又通过教养和陶冶,能超越“主客二分”、超越“自我”,达到“后主客二分的天人合一”,从而具有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和个人自我成长的这种过程相联系的是,中西文化传统所崇奉的“审美境界”也有阶段性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重原始的天人合一,不重主客二分,个体性自我尚淹没于宇宙整体之“道”和社会群体之中而未凸显于外,故其所崇奉的“审美境界”是“无我”之境,一直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才因学习西方的主客二分而有较明显的转变。西方传统文化重主客二分,个体性自我比中国较早显现,故其所崇奉的“审美境界”由重客观现实转向重自我表现。及至西方后现代主义,则更进而超越和批判传统的片面重自我表现的审美观,而主张后主客关系的审美观。当然,我在这里也无意说西方后现代的“审美境界”已达到“尽美”的高级水平。相反,西方后现代审美观——艺术观中那些低俗的降低审美水平、艺术水平的东西,仍是我们应当排除的。不过,无论如何,中国传统重“无我”的“审美境界”,毕竟是“前科学”的文化现象,西方后现代的超主客二分——超越自我的“审美境界”是“后科学”的文化现象。在当今中国大力提倡科学的新形势下,在国际当代思潮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应当适应科学的发展,吸取西方传统的和后现代审美观的优胜之处,把国人的审美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